
(1).为宾客安排行馆。《周礼·秋官·环人》:“掌送逆邦国之通宾客……舍则授馆。”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此后 殷仪同 至止,王人授馆,用阻班荆。” 唐 刘禹锡 《机汲记》:“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馆於百雉之内。” 元 《日损斋笔记·辩史》:“公与语,大悦,即令授馆而礼遇焉。”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言语下》:“ 徐孝穆 使 魏 , 魏 人授馆宴宾。”
(2).当塾师。《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只説在京授馆,并不曾浪费分毫。”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贺相国》:“先中宪赤贫诸生,授馆四十年,每岁正月六日始,至十二月二十四日止,一领青衣直布,坐处方方一块蓝色。”
“授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为宾客安排行馆
指古代接待宾客时,为其提供住宿场所。这一用法常见于外交或礼仪场合,例如《周礼·秋官·环人》提到“舍则授馆”,南朝陈徐陵的《与李那书》中也有“王人授馆”的描述。类似用法还出现在唐代刘禹锡的《机汲记》中,表明此词多用于官方或正式接待场景。
当塾师(担任私塾教师)
指以教书为职业,例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提到的“在京授馆”,以及清代严有禧《漱华随笔·贺相国》中记载的“授馆四十年”,均指以教书谋生。这一含义多用于描述文人或学者的职业状态。
如需更多古籍例证或详细解析,可参考《周礼》《警世通言》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查字典()。
授馆(shòu guǎn),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意思是授予学位或职位。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手部(扌)和馆部(车)。它的笔画数为13画。
《授馆》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例如《周礼·夏官司马》中提到:“司寇……凡诸侯有谥有授馆,则五官四十。” 在繁体字书写中,授馆被写作「授館」。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时候,授馆的写法中馆部的上面是车字,下面是两个点,整体形状更加复杂。
1. 他在毕业典礼上被授予博士学位,标志着他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2. 这位教授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他曾经授馆给许多优秀的学生。
授予、学位、职位、学校、教授、毕业、典礼
授予、授予、颁发、授予、给予
剥夺、拒绝、取消、撤销、废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