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拖着鞋。 元 吳西逸 《梧葉兒·京城訪友》曲:“塵土東華夢,簪纓上苑春,趿履謁侯門。”
(2).拖鞋。 明 李夢陽 《于公祠重修記》:“伏臘忌歲, 梁 父老則把香曳趿履,若少壯鹹集,如不期至。”
“趿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tā lǚ,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動詞用法:拖着鞋(行走)
指行走時未完全穿好鞋,僅用腳尖或腳掌部分套住鞋。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人物隨性或匆忙的狀态。例如:
名詞用法:拖鞋
直接代指無後跟或可隨意穿脫的鞋類。例如明代文獻中“曳趿履”中的“趿履”即指拖鞋。
補充說明:
《趿履》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趿”和“履”兩個字。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給出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具體内容如下:
趿字的部首是走,同時也是其本字,由于沒有多音字,所以沒有其他部首。趿字的筆畫數為11畫。該字表示走路時腳底發出的聲音或行走的樣子。
履字的部首是屍,表明這個字屬于屍部。履字的筆畫數為13畫。該字表示腳下的鞋或鞋襪。
趿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甲骨文字階段。在甲骨文中,趿字代表腳步聲,履字則用于表示腳下的鞋履。通過對這兩個字的合并,就形成了現今的趿履一詞。
在繁體字中,《趿履》這個詞保持不變,仍然是趿履的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趿履》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由于資料有限,無法給出确切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些使用《趿履》這個詞的例句:
與《趿履》相關的組詞有:
與《趿履》有類似意思的詞語有:
通過以上介紹,相信您對《趿履》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