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致的意思、二致的详细解释
二致的解释
(1).指仁与孝。《后汉书·延笃传》:“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復銖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 李贤 注:“二致,仁、孝也。”
(2).不一致;两样。《宋史·儒林传二·周尧卿》:“其学《春秋》,由 左氏 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五节:“一个朝代里,政治有治有乱,本质并无二致。”
词语分解
- 二的解释 二 è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双,比:独一无二。 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两 笔画数:; 部首:二; 笔顺编号:
- 致的解释 致 ì 送给,给予:致仕(退休)。致辞。致电。致力。致哀。致命。 招引,使达到:致病。致使。以致。专心致志。 意态,情况:大致。别致。景致。兴(宯 )致。 细密,精细:致密。精致。 笔画数:; 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二致”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种不同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
指仁与孝的统一性(早期用法)
出自《后汉书·延笃传》:“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李贤注:“二致,仁、孝也。” 此处的“二致”强调仁与孝本质同源,虽表现形式不同,但核心一致。
-
表示不一致或两样(后期用法)
如《宋史》记载的“圣人之意岂二致耶?”,以及现代用法中形容事物存在差异。例如:“这两个方案本质并无二致。”
二、使用场景
- 古汉语:多用于哲学或伦理讨论,强调仁孝的统一性。
- 现代汉语:更常见于表达“无区别”或“不一致”,例如“两者毫无二致”或“前后说法二致”。
三、词义演变
早期“二致”侧重内在一致性(仁孝同源),后逐渐演变为描述表面差异,可能与语言使用习惯变化有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含义。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5、9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二致,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两种事物达到一致。它由两个字组成,'二'表示数字二,'致'表示达到,一致。下面是对这个词进行的拆分部首和笔画的分析:
- '二'是由'人'和'二'组成,它的笔画数是2。
- '致'是由'至'和'至'组成,它的笔画数是6。
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就是将数字二和表示达到一致的字'致'结合在一起。
另外,对于繁体字版本,'二致'的写法也是相同的。
在古时候,这个词的写法基本上和现代的写法没有太大差异。
一些常见的例句可以是:
1. 他们的意见二致了,于是就一起制定了计划。
2. 我们的目标是要使各方意见二致。
3. 通过沟通和讨论,我们终于二致了最后的决定。
在组词方面,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二致'和其他词组合使用,例如:
1. 二致于:表示在某个方面达到了一致。
2. 不二致:表示意见或看法不一致。
然而,这个词没有明确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以上就是关于'二致'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组词的相关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阿奶柏席笔花不知凡几蚕薄儳越车檐丛台大开眼界登极鸫鵍逗乐子独占鳌头鹗立方道彰府衙丐颉榦河耇德过驳蛊诱海蓝色鸿贶讧阻华而不实欢慰蠒卜骄沓金钿季叶开膛襕带老僧凉爽联骞令旨刘参军六率乱烘烘妙手丹青明玕内机尼院劈划僻絶清睡曲原人本院润笔钱三思台上台衰衽思念螳臂扼辙田父之获托分微阴微吟嚣声枭视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