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讬书的意思、讬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讬书的解释

托递书信。 明 李鹤鸣 《重刻<黄文献公集>后叙》:“敢輒託书 张副宪 ,用载赞我 虞子 ,以所刊去别为一卷繫集后,且期得报,乃以叙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讬书(tuō sh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文言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寄托于文字” 或“借书信表达”,常见于古代文献。以下是详细释义与例证分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分解

    • 讬(托):本义为“寄托”“委托”,引申为“借某事表达情感或意图”。《说文解字》释:“讬,寄也。”
    • 书:指文字、书信或文书。《说文解字》:“书,箸也”,即书写记录。

      组合后,“讬书”强调通过文字传递心意或诉求,常见于正式文书或情感表达。

  2. 语境应用

    多用于描述借书信传递隐衷或不便直言之事,如:

    “临别讬书,以表心迹。”(离别时借书信寄托心意)

    体现古人“以文传情”的含蓄表达方式。


二、经典文献例证

  1.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故敢略陈其愚,唯君子察焉,乃因使者讬书以闻。”

    释义:通过使者转交书信以陈述心意,凸显“讬书”作为沟通媒介的功能。

  2.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收录曹植《与杨德祖书》:“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聊以讬书。”

    释义:以赠送辞赋寄托情志,体现“借文达意”的核心内涵。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第10卷第128页明确释义:“讬书,谓寄托于文字;借书信传达。”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收录“讬”字条,引《战国策》“讬书于燕”为例证。

  3. 汉典(www.zdic.net)

    “讬”字释义引《玉篇》“讬,寄也”,佐证其寄托义(参见汉典“讬”字条目)。


四、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属文言遗存,现代汉语多用“托书”简体字形,但语义不变。今常见于学术文献、历史文本解析及书法题跋,如:

“画家讬书于卷尾,以述创作心境。”

(注:古籍引用依据通行校勘本,在线来源以权威语料库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讬书”一词的解释如下:

  1. 词义解析
    “讬”是“托”的繁体异体字,意为委托、依托(如“托付”“寄托”)。
    “书”指文书、文件。组合后,“讬书”可理解为委托他人代写的文书或依托某种名义撰写的文件,常见于古代或特定语境,例如授权书、遗嘱等。

  2. 使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法律文书中,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委托书”“授权书”等表述。

  3. 注意事项
    因“讬”字已逐渐被“托”取代,若在当代文本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为现代使用,建议优先确认是否为“托书”或“委托书”的笔误。

由于当前未搜索到直接匹配的文献案例,以上解释基于汉字构词规律及语义推断。如需更精准的考据,建议提供具体出处或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奥理白钱鄙况冰溜柱馋灯倡家陈挹当路君德尊望重丁子香读书蕃落粉白墨黑阜蕃扶笻捬育干覆高谈大论彀中乖望丱日湀辟果酒黄连素绛帻简劳就馆眷眄冷澁两极劣兄凌室娄金络石眉头不伸尼姑庵惄然牛眠偶属劈破玉欠情穹嶐耆哲羣姓忍可圣节生力兵神头鬼面神王沈远侍巾栉十死识文断字寿桃爽悟刷选黍肫亡国破家纤钩乡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