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conventional] 通达脱俗,不拘小节
性通脱,不事仪形。——《南史·任昉传》。也作“通侻”
[刘]表以 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三国志·王粲传》
亦作“ 通侻 ”。放达不拘小节。《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表 以 粲 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晋书·袁耽传》:“遂就局,十万一掷,直上百万。 耽 投马絶叫,探布帽掷地,曰:‘竟识 袁彦道 不?’其通脱若此。”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高僧转世》:“ 一彬 持戒律甚严,独言论通脱,口如悬河。”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 曹孟德 是‘尚通侻’的,但 祢正平 天天上门来骂他,他也只好生起气来,送给 黄祖 去‘借刀杀6*人’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通脱汉语 快速查询。
“通脱”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ōng tuō,具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古代典籍:
近现代用法:
古代文献:
现代语境:
“通脱”强调超越世俗约束的精神状态,既可用于历史人物评价,也适用于文学创作中的性格描写。其核心在于“不拘泥于形式”与“追求内在自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性解放的某种向往。
《通脱》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通和脱。
通这个字是由「冂」和「仓」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拼音是tōng,表示贯通、连接的意思。
脱这个字是由「月」和「卓」组成,它的拼音是tuō,表示解脱、摆脱的意思。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起初通指沟通、贯通的意思,而脱指摆脱、解脱的意思。后来,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通脱」这个词。
在繁体字中,「通脱」这个词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通字的古代写法是「甩」,而脱字的古代写法是「拕」。
下面是一个例句来说明「通脱」的用法:
他通过努力学习,通脱了过去的困境。
「通脱」这个词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新词。例如:
通行 – 表示畅通无阻
脱离 – 表示摆脱、解脱
通透 – 表示透彻理解、明白
「通脱」的近义词是「贯通」,意思是沟通、连接。
「通脱」的反义词是「阻隔」,意思是阻止、隔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