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称“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创立。为国际经度起算点。1953年台址迁到苏塞克斯郡海尔夏姆附近的赫斯特蒙苏城堡,但仍沿用原名。
“格林尼治天文台”是英国著名的天文研究机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格林尼治天文台由英王查理二世于1675年创立,最初目的是解决航海中的经度测定问题,以提升英国海上导航技术。首任台长约翰·弗兰斯蒂德在此开展恒星位置观测,为航海提供精准数据。1884年,经过天文台的子午线被确立为全球经度起点(本初子午线),并成为世界标准时间的基准。
作为国际经度和时间的基准点,格林尼治天文台不仅是科学象征,也承载着英国航海帝国历史的记忆。中文语境中,它偶尔被引申为“顶尖智慧或成就”的比喻(如),但此用法非主流。
现为英国国家海洋博物馆的一部分,陈列早期天文仪器,兼具科研与教育功能。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博物馆官网或权威历史资料。
《格林尼治天文台》是指位于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区的一座天文台,作为英国的多功能研究机构,它主要负责提供天文、导航和时间服务。该天文台也是国际标准时间(GMT)的基准点。
格:十字 林:木 尼:尸 治:水 天:大一 文:⺆、⺮或欠 台:⺶、⻏或臺
《格林尼治天文台》一词来自于英语名称"Greenwich Observatory",其汉字翻译而成。繁体字写法为《格林尼治天文台》。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写法与现代汉字一致,没有明显改变。
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是世界上第一座设有公共天文台的机构。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格林尼治子午线、格林尼治经度
伦敦天文台、格林尼治大殿、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学会
其他天文台、其他时间标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