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布衣的意思、四布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布衣的解释

清 康熙 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 李因笃 、 朱彝尊 、 潘耒 、 严绳孙 皆举授编修。见 朱彝尊 《承德郎严君墓志铭》。又 乾隆 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布衣 邵晋涵 、 余集 、 周永年 三人授编修, 戴震 授庶吉士,监修《四库全书》。皆有四布衣之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四位著名平民学者的合称,特指北宋时期四位以布衣身份(即未出仕为官)而名动天下的隐逸学者。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词语释义

四布衣

指北宋四位拒绝出仕、隐居治学的学者:杨璞、魏野、李渎、邢敦。他们虽身为平民(布衣),却因学识渊博、德行高洁受到朝廷敬重,宋真宗曾多次召见征辟,但四人皆婉拒官职,坚守隐逸之志,故被后世尊称为"四布衣"。

布衣的本义为粗布衣服,引申指未获功名的平民。此处强调其身份与影响力的反差——虽无官爵,却以才德名世(《汉语大词典》"布衣"条)。


二、历史背景与人物事迹

  1. 杨璞

    善诗文,通佛老之学。宋真宗召见时以"不仕二姓"为由辞官,归隐嵩山。其《归耕赋》明志,传为佳话(《宋史·隐逸传》)。

  2. 魏野

    隐居陕州,凿土室读书,号"草堂居士"。真宗遣使召见,魏野逾墙避走,后赠诗婉拒:"君命频宣出紫宸,草堂无计避征尘。山人本爱青山好,莫遣青山笑俗人。"(《宋史·魏野传》)

  3. 李渎

    世代为官却终身不仕,真宗赐粟帛不受,称"山水足以娱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

  4. 邢敦

    博通经史,朝廷屡召不赴,以教授生徒为业,门人称"高尚先生"(《渑水燕谈录·高逸》)。


三、文化内涵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宋史·隐逸传》

    官方正史记载四人传记,为最核心史料(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渑水燕谈录》卷四

    北宋王辟之笔记,详录邢敦事迹。

  3. 《汉语大词典》"布衣"条

    释义引《史记》《盐铁论》等,界定"平民"语义(上海辞书出版社)。

  4. 《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

    现代学者蒋星煜专著,分析隐逸传统中"四布衣"的典型性(三联书店)。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或"中华经典古籍库"查阅原始文献。现代论著可参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官方渠道。

网络扩展解释

“四布衣”一词有两种不同维度的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义演变来理解:

一、字面含义与引申义

  1. 原意:指古代四方而来的贫困百姓,因仅用四块布料缝制衣物,故以“四布衣”形容极度贫困的状态。
  2. 引申义:后泛指生活困苦、穷困潦倒的人,常用于文学或口语中表达对贫寒境遇的描写。

二、历史典故中的特定群体

清代两朝曾以“四布衣”特指被朝廷破格提拔的平民学者:

三、词源与结构

四、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承德郎严君墓志铭》或《四库全书》相关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抱薪救火北岳犇遯摽陨别袂笔障槽口迟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彫虫篆刻二条方驰房檐发踊冲冠罚愿粉藻佛眼更选狗腿子纥突邻后戒华彩换骨豢养虎翼奬护羁牵羁禽句偈溘露扩容两脚兽梁垒林苑路引卖俏行奸慢怛梅信面对面摸秋跷脚清要楸桁三番五次深港通省事奢逸适长公主失色狮弦市刑手拜受用岁功缩囊套索讬寄陷失显艳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