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尘坌的意思、尘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尘坌的解释

(1).灰尘,尘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在班殿直 刘归仁 率众南奔,相继而溃。入塞者三万人,尘坌四起,居人骇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一日,天大风,晦冥良久,既霽,於尘坌中得一好女子。” 清 黄宗羲 《永乐寺碑记》:“污邪市井,未尝择地,尘坌满室,但供邨妇里老之游息。”

(2).尘俗;世俗之人。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药就功成身羽化,更抛尘坌出凡流。” 宋 苏舜钦 《和邻几登緐台塔》诗:“迥然尘坌隔,顿觉襟抱舒。” 明 宋濂 《兰隐亭记》:“ 华卿 性清脩,不与尘坌交,并皦皦然屹立物外。”

(3).比喻卑下的处境或微贱之物。 明 徐霖 《绣襦记·厌习风尘》:“老身 李大妈 是也,本係 剑南 人氏,不幸夫主早亡,失身尘坌,流寓 长安 。” 明 屠隆 《昙花记·辞家访道》:“烟姿霞韵,也应知生来往因,把金章紫綬看尘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尘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析:

  1. 指代灰尘或尘土
    该词本义指飞扬的尘土,常用于描述环境中的尘埃弥漫状态。例如《续资治通鉴》记载“尘坌四起,居人骇散”,明代谢肇淛也提到大风后“尘坌中得一好女子”,均通过具体场景展现尘土飞扬的景象。

  2. 引申为世俗或凡尘
    唐代吕岩在诗中写道“更抛尘坌出凡流”,宋代苏舜钦则以“尘坌隔”表达超脱世俗的心境。此用法多含贬义,暗指与清净境界对立的庸俗人间。

  3. 比喻卑微处境或低贱事物
    明代徐霖的戏剧《绣襦记》用“尘坌”形容风尘女子的身份,屠隆的《昙花记》则将“金章紫绶”视为尘坌之物,突显其象征地位低微或价值轻贱的隐喻意义。

该词常见于古典文学,需结合语境理解具体指向。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尘坌的意思

尘坌(chénp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尘埃、尘土。它表示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尘粒,是由地面上的灰尘、细沙和颗粒物组成的。尘坌通常被用来形容空气中的尘埃浮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

尘坌的拆分部首是土,表示该字与土相关。它由9个笔画组成,分别为横、竖、撇、捺、点。

来源和繁体

尘坌是一个古老的汉字,源自于古代的文字形态。在繁体字中,尘坌被写作塵埃(chén ái),保留了原有的含义和发音。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尘坌的写法略有不同。在金文和篆书中,尘坌的形状更为简单。随着汉字的演变,尘坌的形式逐渐变得复杂。不过,现代标准字形已经固定为现在的形态。

例句:

1. 气温升高,风吹来一阵尘坌,使人感到不舒服。

2. 她擦拭着家具,卷起的尘坌飞舞在空中。

组词

1. 尘埃(chén āi):表示尘封、尘土。

2. 尘垢(chén gòu):表示沾有灰尘的污垢。

3. 尘世(chén shì):表示纷乱的世间、尘俗。

近义词

灰尘、尘土、尘粒

反义词

清洁、干净、无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