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赐予恩惠。《孔丛子·记义》:“ 孔子 适 齐 , 齐景公 让登。夫子降一等, 景公 三辞,然后登。既坐,曰:‘夫子降德,辱临寡人,寡人以为荣也。’”
“降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出处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核心含义:指赐予恩惠,通常用于描述地位较高者(如君主、尊者)向下施予恩德的行为。
出自《孔丛子·记义》中的典故:孔子到齐国时,齐景公礼让台阶请其先行,孔子谦让后退一步,景公多次推辞后才共同登阶。落座后,景公说:“夫子降德,辱临寡人,寡人以为荣也。”此处“降德”即表达孔子以德行垂范、施惠于对方的谦敬态度。
该词与“施恩”“垂德”等近义,但更突出“降低身份以示恩惠”的谦卑姿态,常用于外交辞令或尊卑交往的礼仪场景。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孔丛子》原文或相关古籍注疏。
降德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降低品德素质,失去道德修养。它由“阝”部和“士”部组成,是一个由两个部首构成的字。
降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人们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品德好坏。如果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就会被认为降低了自己的德行,从而称为“降德”。
降德的繁体字为「降德」,和简体字的写法基本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时候的文献记载,降德的古汉字写法为「落德」。其中,“德”的字形由2个人物并排而立构成,“落”的字形则由“阝”部、左右两边曰字(表示太阳)和中间降(意为下降)的虚线组成。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的行为举止失当,深受他人唾弃,因此他的名声在社会上降德了。
降德的组词:降低、降格、德行。
与降德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恶化、败坏、堕落。
与降德意思相反的词语有:提升、提高、修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