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决囚的意思、决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决囚的解释

亦作“决囚”。指判决囚犯死刑或执行死刑。《新唐书·刑法志》:“死者不可復生……决囚虽三覆奏。而倾刻之间,何暇思虑,自今宜二日五覆奏。”《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其时七月中旬,未是决囚之际。”《清史稿·圣祖纪三》:“十一月壬子,命停决囚。”昆曲《十五贯》第一场:“奉旨决囚,停留不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决囚,汉语词汇,指对死刑犯进行最终判决并执行处决的司法程序。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判决并处决囚犯”,核心包含“审判定罪”与“执行死刑”双重环节。古代司法体系中,“决”特指对重大案件的终审裁决,“囚”代指已定罪的死刑犯。

二、历史沿革

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确立“秋后决囚”制度,规定死刑案件需经刑部复核、皇帝勾决后方可执行,体现慎刑思想。清代《刑案汇览》收录的案例显示,决囚程序需经过州县初审、按察司复审、刑部终审三级审理。

三、司法流程特征

《明会典》详载决囚程序包含:1. 刑科三覆奏制度;2. 公开示儆的“弃市”仪式;3. 特殊身份囚犯的“赐自尽”方式。这些规范强化了司法权威性,也折射出封建等级制度特点。

四、文献例证

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冬十月,决囚于大理寺”,佐证唐代中央司法机关直接参与重大案件决囚。沈括《梦溪笔谈》提及“决囚必待天晴”的宋代行刑禁忌,反映古代阴阳五行观念对司法的影响。

五、现代术语流变

《现代汉语词典》将“决囚”标注为历史词汇,现代法律体系已采用“死刑复核”“执行死刑”等规范表述。该词现主要用于历史研究和文学作品中的司法场景还原。

网络扩展解释

“决囚”是一个古代司法术语,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发音:jué qiú()
词性:动词短语
释义:指判决囚犯死刑或执行死刑的行为。包含两个核心动作——“决”(裁决、判定)和“囚”(关押或处决犯人)。()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

  1. 司法程序
    古代中国对死刑案件有严格复核制度,如唐代《新唐书》记载:“决囚虽三覆奏……自今宜二日五覆奏”,要求反复审核以避免冤案()。
    :明代《醒世恒言》中“未是决囚之际”描述了死刑执行的特定时间限制()。

  2. 文献记载
    《清史稿》提到“停决囚”的赦免场景,昆曲《十五贯》中“奉旨决囚”则展现古代死刑执行的官方流程()。


三、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该词已淡出日常用语,主要用于:

需注意:古代“决囚”存在“亦作决囚”的异写形式()。

别人正在浏览...

爱物贬乐飙飘鄙略不枉残疾人活动日缠縻陈墨香宸衷春燕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德功鼎湖独善贰广儿语飞阁共允故常郭李顾循锢桎号咷大哭恨愤和尚麦鸿洞婚啓角兵浇注嗟屈极罚脊梁骨惊哭警劝橘林賫书烈焰离玦林芳卯食绵羢漠泊纳头强盛弃靸期质繞围深言时酒试种收求鼠狼私怀堂檐特创微矰仙人洞枭獍熙华新定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