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垛集的意思、垛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垛集的解释

亦作“垜集”。谓以垛兵法征兵。《明史·兵志四》:“ 明 初,垜集令行,民出一丁为军,卫所无缺伍,且有羡丁。”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二:“卫所的兵源有四种:一种是从征……一种叫垛集,即征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垛集”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与古代军事制度相关,尤其在明朝时期具有特定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垛集(duǒ jí)指明朝初期采用的一种征兵制度,即通过“垛兵法”强制征调民户参军,每户需出一名丁壮加入卫所军队。该制度旨在保障军队兵源充足,属于卫所兵制的组成部分。

历史背景与实施方式

  1. 制度起源
    明代卫所制度下,兵源主要分四种:从征、归附、谪发和垛集。垛集作为强制征兵手段,要求民户按户籍比例出丁,如《明史·兵志四》记载“民出一丁为军”,确保卫所兵员稳定。

  2. 运作特点
    通过户籍登记强制征丁,征集的士兵需世代为军,形成“军户”,导致军籍与民籍分离。这一制度在明初有效解决了兵员短缺问题,但也因赋役繁重引发后续社会矛盾。

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词典(如)将“垛集”解释为“物品堆积成堆”,但此释义缺乏权威历史文献支持,可能是现代对“垛”字(指堆积)的引申误解。从多数史料看,“垛集”的核心含义仍指向明代征兵制度。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垛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垛集(duò jí)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将物品或人群集中堆放、聚集在一起。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或者人群聚集在一起的情况。 拆分部首和笔画 垛集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土(tu)和尤(you),它们分别表示土地和尤物。垛集的总笔画数为13画。 来源 垛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用以描述堆放农作物的场景。在现代汉语中,垛集一词常常用作动词,形容物品或人聚集在一起的情况。 繁体 垛集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垛集」,没有任何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垛集这个词的写法稍有不同。通常使用「垛」字作为主体,后面加上「集」字的下面部分,形成一个新的字形。这个字形表示堆放、聚集的意思。 例句 1. 农民们将刚收获的玉米垛集在一起晾晒。 2. 市场上的摊位垛集了各种水果和蔬菜,形成了一个繁忙的景象。 组词 垛集可以与其他词组合形成新的词汇,例如: 1. 垛堆(duò duī):堆叠整齐的物品。 2. 垛子(duò zi):用来堆放物品的矮墩状构筑物。 近义词 与垛集意思相近的词汇包括:堆积、聚集、集中等。 反义词 与垛集意思相反的词汇包括:散落、分散、分开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