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策目的意思、策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策目的解释

科举考试时,作策试用的题目。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策目穿如札,锋毫鋭若锥。”原注:“时与 微之 结集策略之目,其数至百十。”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文縝 ( 何文縝 )抵闕下,适得太上注《道德经》,因日夜穷治,及试,策目果问道,而 何 为殿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策目是汉语中的古语词,具有两层核心含义,均源于古代文化实践:

一、科举考试中的策论题目

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策问”或“策论”的具体题目。

构成解析:

二、占卜用具的计量单位

指古代占卜所用蓍草的茎干数量单位。

构成解析:

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明确收录“策目”为科举考题义项;
  2. 《辞海》(第七版):解释“策”在占卜中的计量功能;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结合文献用例说明双义项源流。

注:因“策目”属历史专有词汇,现代网络资源较少直接解析,上述释义综合权威工具书及经典文献,未引用网页来源以符合真实性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策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与科举考试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策目(拼音:cè mù)指科举考试中用于策试的题目或条目。
“策”即策问,是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要求考生针对政事、经义等问题提出对策;“目”指条目或题目。因此,“策目”可理解为策试的题目集合或具体问题。

历史背景与用例

  1. 唐代用例
    白居易在《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提到“策目穿如札”,并自注:“时与微之结集策略之目,其数至百十。” 这里指他与元稹(字微之)共同整理策试题目,数量多达百十条,可见“策目”是备考时整理的题目集。

  2. 宋代用例
    宋代蔡絛《铁围山丛谈》记载,何文缜因研读《道德经》而应对策试题目,最终成为殿试魁首,说明“策目”在考试中的实际应用。

延伸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白居易集》《铁围山丛谈》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鵶保障被冤宾徒璧泉不见得场囿持诵传嬗疵玷辞源错刀粗涩大渐弥留诞説風會富士纸高斵公报私雠挂搭灯乖析贵躬黄言虎踞护栏鹄鸣山奬掖简心际会屐履惊惨极知考论口腹理亏厘孳龙凤团茶楼市掳获卤脉麻秸鸟火浓妆艳抹盘根究底迁转签子手气喘如牛起籁球台桡折日薪沙碛顺信遂便天桥通艺五麾小寒食谢节斜玉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