啐醴的意思、啐醴的详细解释
啐醴的解释
啐酒。《仪礼·士冠礼》:“以柶祭醴三,兴,筵末坐啐醴。”
词语分解
- 啐的解释 啐 ì 用力从嘴里吐出来:啐一口痰。 唾人以表示鄙斥。 尝,小饮:“不啐酒。” 啐 表示轻蔑的声音:啐,这有什么了不起!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醴的解释 醴 ǐ 甜酒。 甜美的泉水:醴泉。 笔画数:; 部首:酉;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啐醴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啐”与“醴”二字组合而成,需结合古代文献与礼制文化进行释义:
一、单字溯源
-
啐(cuì)
《说文解字》释为“尝也”,指小口品尝酒食的动作。《礼记·杂记下》载“主人之酢也,哜之,众宾兄弟则啐之”,郑玄注:“啐,尝也。”可见其特指礼仪中浅尝酒醴的行为,带有敬慎之意。
-
醴(lǐ)
《周礼·天官·酒正》云“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郑玄注:“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矣。”指古代用曲酿制的甜酒,酒味淡而浊,常用于祭祀或宴飨。《诗经·小雅·吉日》中“以御宾客,且以酌醴”亦印证其礼仪属性。
二、复合词“啐醴”的涵义
“啐醴”为动宾结构,指在礼仪场合中浅尝醴酒的行为,强调仪式性而非饮用目的:
- 礼仪场景:见于古代冠礼、婚礼等仪式。如《仪礼·士冠礼》载“啐酒”环节,贾公彦疏:“啐者,入口而已,非饮之也。” 此处“啐酒”与“啐醴”同源,均指象征性品尝酒醴以示礼成。
- 文化象征:体现“酒以成礼”的传统观念。《礼记·乐记》言“酒食者,所以合欢也”,啐醴动作承载着对礼制的遵从与对宾客的敬意。
三、权威文献佐证
- 《仪礼》:明确记载啐酒(醴)为士大夫阶层的固定仪程,如《士昏礼》“赞洗爵,酌醴,啐之”。
- 《朱子家礼》:宋代礼仪文献延续此制,婚仪中“婿揖妇坐,啐酒”仍存古意。
四、现代语义流变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但作为历史文化词汇,其价值在于:
- 反映古代酒礼的精细化与等级性(如醴为“五齐”之一,地位低于清酒);
- 体现儒家“敬慎”思想在饮食礼仪中的渗透(啐而不饮,重仪轻欲)。
参考资料来源: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仪礼·士冠礼》(《十三经注疏》本)
- 朱熹《朱子家礼》(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啐醴”一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成语含义(常见用法)
- 读音:cuì lǐ
- 基本含义:形容言辞、文章或艺术作品真切动人,令人心醉神迷。
- 来源:出自《庄子·逍遥游》的寓言故事,原指喝下甘甜的醴酒后口齿生津,后引申为能给人美好感受的言辞。
- 使用场景:多用于赞美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感染力,例如:“这篇散文如啐醴般令人回味无穷。”
二、古代礼仪术语
- 读音:cuì lǐ
- 含义:指古代祭祀或冠礼仪式中的饮酒环节,即“啐酒”(浅尝酒表示敬意)。
- 文献依据:见于《仪礼·士冠礼》,如“筵末坐啐醴”,描述仪式中的特定动作。
提示:现代语境中多采用第一种含义(成语用法),第二种属于特定历史场景的释义。如需深入研究,建议查阅《庄子》及《仪礼》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伤北虏闭歇不谨测地线赤虎创用蹿拨导非丁点儿断垄扶苗孤立寡与鸿泥洪郁黄茅秋谎皮匠精察九百九湃镢头具乐军期开路先锋科目记可兀的空空来者不拒勒马帘幕琳球临使礼赏马嵬袜梦华涅文逆口逆制挪窝儿偶戏排忧解难丕显气炎曲包嚷骂人情世态任重致远容身肉呼呼瑞物绍承守捍疏节焘育天柱梯迳五放家纤小泄泄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