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ower officers]
(2) 下属;属官
(3) 职位低微的官吏
(1).职位低微的官吏。《后汉书·班固传》:“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 杞梁 一介之死。”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宋 苏轼 《答曾学士启》:“府判学士,天资粹美,儒术讲明,向屈处於下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万历 辛丑夏,﹝ 汤盛 ﹞抡选入内。久滞下僚,顾才名显赫。”
(2).下属;属官。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 吕申公 名知人,故多得於下僚。”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以故下僚欲固其位,不得不赂上司。”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文士之短简长篇,无非空言假话,下僚之禀帖面陈,俱是谗諂讚誉。”
下僚(xià liáo)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用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义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职官体系表述,《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职位低微的官吏",如《后汉书·班固传》载"郡国所察,率皆下僚"即取此义。构词法上,"下"表等级序列,"僚"源于"同僚"概念,合指官僚体系中的底层群体。
二、引申义项 在历时发展中产生两项延伸用法:
三、语用特征 《辞海》特别指出该词的语体限制,强调其属于书面语范畴,常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修辞场景,如章炳麟《訄书》中"下僚执事而睨其旁"的批判性表述。现代语境中多保留在成语"下僚寒士"等固定搭配中。
“下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职位低微的官吏
指古代官场中品级较低、权力较小的官员,常与“高位”形成对比。例如左思《咏史》中“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即通过对比表达对阶层固化的批判。
下属或属官
指在官僚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助手或低级官员,如清代文献提到“下僚欲固其位,不得不赂上司”,反映上下级关系中的依附性。
古代文献中的用例
现代语境
当代使用较少,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讨论,如分析古代官僚制度时指代基层官吏。
总结来看,“下僚”一词兼具职位层级与从属关系的双重内涵,常见于批判性语境,反映古代社会阶层流动的局限性。
邦客霸世壁虱波厮藏头亢脑大彻大悟刀山打破砂锅问到底點呈斗攒发落繁漫風蝶驸马符帖光熙光压桂冠古冶子豪取皇民花判忽冷忽热笏头带胡颜之厚角椅楷木伎苛警车警悟谨閲九冬卷屈匡壁垃圾了语驴性子马蛉菜眇蹇跑腿子骈胎扑灯蛾铨事阮生恸蠕簇骚攘赏不踰日山光上医医国折句史功饰贾失身世谊属托松柏之客涂不拾遗先父小哥子遐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