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草名。附子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附子》:“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呼此为黑附子,用乌头以别之。”
“黑附子”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定义与形态
黑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因炮制后表面灰黑色而得名。其形态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顶端有凹陷芽痕,横切面可见多角形形成层环纹()。
药性功效
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作用。主治亡阳证(冷汗肢冷、脉微欲绝)、虚寒吐泻、寒湿痹痛等症()。
在汉语中,“黑附子”偶作成语使用,比喻行为恶劣、品行败坏之人。其中“黑”指黑暗邪恶,“附子”象征毒药,组合后形容危害社会者()。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因需区分草乌头、白附子等药材,故将乌头子根加工品称为“黑附子”。炮制后可降低毒性,增强药效()。
黑附子虽有药用价值,但含乌头碱等毒性成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孕妇及阴虚阳亢者禁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炮制方法或具体方剂,建议参考《中国药典》或中医典籍。
黑附子是一种药材,又称为竹叶青。它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常用于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黑附子的拆分部首是黒(黑)和部分(阜),其中黒指的是“黑色”,阜指的是“土块”。它总计有12个笔画。
黑附子是一种野生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它通常生长在山地的阴湿环境中,一般采摘于秋天成熟的果实。
繁体字写作「黑附子」,与简体字写法一致,没有变化。
在古代,黑附子的汉字写法也有所不同。一种古代写法是「黑附子」,即使用了附的旧字符形式。另外一种是「黑附子」,其中“方”旧字形为“方”,即把“方”换成“亻”作为边偏旁。这些古代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1. 这款中药方子中加入了黑附子,可以缓解风湿痛症状。
2. 许多跌打损伤的药膏中都含有黑附子提取物。
黑附子能够与其他词语组合成多种组词,如:
1. 黑附子药丸
2. 黑附子汤剂
3. 黑附子外敷膏
黑附子的近义词有竹叶青。
黑附子的反义词没有明确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