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兀日的意思、兀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兀日的解释

旧时占卜法认为不吉之日。 宋 王巩 《王氏谈录·上官忌兀日》:“尝记 丁顾言 少卿云:昔游官 蜀 中,至官有期,驻舟江滸,游憩山寺,遇老僧问 丁公 何为而至。 丁 具以之官告。又问期在何时? 丁 又以告。僧曰:‘是所谓兀日,不可视事,弗避之,君必以事去。’君笑而不应。”参见“ 小六壬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兀日”是一个古代占卜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旧时占卜法中被认为不吉利的日期,需避免重要事务。该词由“兀”(wū,表突兀、异常)和“日”(日期)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异常之日”。

二、出处与用法

宋代王巩《王氏谈录·上官忌兀日》记载:官员丁顾言赴任前遇老僧提醒“兀日不可视事”,后因未避忌遭贬谪。此例说明古人将“兀日”与仕途吉凶直接关联。

三、相关概念

与“小六壬”占卜法相关,属于古代历法禁忌体系。该体系通过日期推算吉凶,类似现代“黄道吉日”的逆向概念。

四、文化背景

  1. 读音争议:多数文献注音为wū rì,但部分方言或存在wù rì的读法。
  2. 应用场景:古代官员上任、婚嫁、动土等重大事件前需避忌兀日。

五、注意事项

现代已无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作为研究古代民俗文化的词汇存在。若需了解具体占卜方法,可参考《王氏谈录》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兀日》的意思

《兀日》是一个汉字词组,用来形容或表示一个人整日默默无言、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状态或举止。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兀日》这个词可以拆分为“兀”和“日”两个部分。

其中,“兀”字是一个独体字,部首为“儿”,笔画数为四画。

“日”字的部首为“日”,笔画数为四画。

来源和繁体

《兀日》这个词来源于《庄子·齐物论》一篇中的一句话:“夫兀兀者、天瑞之至也。”意为“沉默寡言者,是上天赐予的瑞兆。”因此,兀日一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言语上的沉默。

在繁体字中,“兀”字通常保持不变,同样是由儿字旁加上四画组成,而“日”字则保留原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稍有不同。而《兀日》这个词在古时候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写法:

1. 兀,写作“㐄”,也是一个四画的独体字。

2. 兀,写作“㐌”,同样是一个四画的独体字。

例句

1.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总是兀日不语。

2. 她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总是兀日不说一句话。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兀坐、兀立、兀自。

近义词:默默无言、沉默寡言。

反义词:健谈、开朗。

别人正在浏览...

按名责实啊哟百里挑一跋距扳罾被被卑辞厚礼闭废避贤孛沴尝秽抄暴成梁痴倒吃软不吃硬大舂碓读秒独杀发碇法老返本还原凤凰台奉行故事耕十亩田归市滚凳国徽涧盘娇气假招子箕畚旌舆橛子浪儿两搀泠沦氏脔股陆家老屋买办卖剑买牛眇茫米澜密厘明罚勑法猊糖怕恐倾己秋晚拳中掿沙神牵鬼制褷翎受誓鼠啮虫穿树隙私敛四时条揭跿跔拓销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