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箕收取。谓苛敛民财。《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匱力尽,民不聊生。”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家家人头数出穀,以箕敛之。”《新五代史·杂传四·赵犨》:“今府库虚竭,箕敛供军,若行郊禋,则必赏賚;是取虚名而受实弊也。” 明 何景明 《忧旱赋》:“苦箕敛之无方兮,矧予畆之不食。” 清 吕履恒 《牛口谷》诗:“里胥坐门催军粟,箕敛斗会麦千斛。”
“箕敛”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苛捐杂税或横征暴敛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古代典籍
成语扩展
“头会箕敛”已成为固定成语,形容赋税繁重。例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用此词批判苛政。
古代用例:
“擸,和搅也,省笔作拉,以箕敛取秽杂之义。”
“百姓罢敝,头会箕敛,财匮力尽。”
现代用例:
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如批判古代苛政或比喻现代不合理税收。例如:“他的政策无异于头会箕敛,引发民众不满。”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原文或现代研究,可参考《史记》《新五代史》或权威词典(如、)。
箕敛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分别介绍箕和敛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箕这个字的拆分部首是⺮(竹字头部)和⺾(躬字底部)。它有14画。箕在古代汉字中写作「箕」,是人们使用的一种聚粮工具,用于收集谷物等粮食。此外,箕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箕」。
敛字的拆分部首是⺡(勹字底部)和⺾(躬字底部),它的笔画数是16。敛字最早是由「⺡」与「床」组合而成,表示行为向内卷曲的样子。敛在古代汉字中写作「敛」,意味着抑制、收敛、掩藏等含义。在繁体字中,敛字的写法为「斂」。
箕敛这个词是由箕和敛两个字组合而成的。箕敛的含义是收敛、隐藏、抑制的意思。在文学中,箕敛常用来比喻收敛情感、言辞、举止等,形容人的内敛、腼腆的气质。
在繁体字中,箕字的写法为「箕」,敛字的写法为「斂」。
根据古代汉字的演变,箕字在不同朝代写法有所差异。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箕字的一种变体写法为「䅯」。
1. 他的性格一直都比较箕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面对困难,她选择箕敛内心的悲伤和恐惧。
箕下(指箕斝)
克制、掩饰、内敛
张扬、外放、敞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