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输纳的意思、输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输纳的解释

缴纳。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官租日输纳,村酒时邀迓。”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繇赋》:“如此之类,银数不多,而乃使在京之民向外输纳,不亦劳乎?” 邹鲁 《中国同盟会》:“我 汉 人无异为其牛马,辛苦所得者,尽以输纳,犹以为未足,劳力已尽,生命随之,其絶 汉 人之生计者三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输纳(shū nà)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沿革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将财物缴纳给官府或上级,尤指赋税、贡品的上交行为。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用法及现代延伸三个角度详细阐释:


一、基础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与《辞源》的界定:

  1. 缴纳赋税

    指百姓或下级机构按规定向官府交付钱粮、物资。

    :《新唐书·食货志》载“岁输纳绢二匹”,即每年缴纳两匹绢作为赋税 。

  2. 履行法定义务

    广义上包含完成法律或契约规定的财物交付责任,如地租、关税等。

    :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提及“限期输纳钱粮”,强调按时完税的义务性 。


二、历史语境中的演变

  1. 古代财政制度的核心环节

    在帝制时期,“输纳”是田赋、漕粮、盐课等国家税收征收的关键步骤,常与“催科”(催税)、“起运”(运送至中央)等制度关联。如《盐铁论》所述“百姓贱卖货物以便输纳”,反映百姓为缴税被迫低价变卖物资的现象 。

  2. 实物缴纳向货币化的转变

    唐宋以后,随着“两税法”“一条鞭法”改革,输纳形式从粮食、布匹等实物逐渐转为白银、铜钱,但术语仍沿用。明代《万历会计录》中“折色输纳”即指将实物折算为银两缴纳 。


三、现代用法与同义词辨析

  1. 当代适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输纳”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如仿古公文),口语中已被“缴纳”“上交”替代。但在法律、财税专业文本中仍保留其正式性,如“税款输纳义务”。

  2. 近义词对比

    • 输将(shū jiāng):侧重“输送”动作,不强调“缴纳”的强制性。
    • 完纳(wán nà):强调“完成缴纳”,隐含义务履行完毕之意。

      :《地政术语词典》区分“土地增值税须限期完纳”与“物资输将前线”的不同语义侧重 。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
  2. 《辞源》(第三版,2015)
  3. 陈明光《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中华书局,2020)
  4. 叶振鹏《中国财政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网络扩展解释

“输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历史用例

3.字义分解

4.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输纳”可引申为“接纳外来事物或人员”,如组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但这一用法在历史文献中较少见,可能属于现代扩展义。

“输纳”的核心含义是缴纳赋税,常见于古代经济与社会语境。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韩愈、沈榜等历史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案户比民背本崩籍獘梗财赂惝怳长三禅士超格磁性稻收犊牛恶业番学匪僻風雨對床格战海涯天角黑耸耸沪剧謇涩焦府郊射阶荣鸡飞狗走荆请几彖鸠合积祉惧悚酷薄烂额乐陶陶俚亵离言辨白龙蕊簪麪铺嬭子闹説恼心碾坊片理平翅破折乾股千顷旗扁银两攘外人灵荣荣汪汪容贳软脚筵射蜮识字知书属讬邃峻维口食涡漩箱交逍遥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