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有文化知识。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莫説别个,就是 闕忠 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鐙随鞭。”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五:“一百多代表中,‘识字知书’的很少,可是穿着倒还不错。”
“识字知书”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指具备文化知识和读写能力,形容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文学修养。该成语强调对文字的理解与书本知识的掌握。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奈何天·虑婚》《喻世明言》等文献原文。
《识字知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学习识字,就能够获得知识。这个成语由识字和知书两个词组成。
识字(shí)这个词由“讠”和“儿”两个部首组成,共6个笔画;知书(zhī shū)这个词由“矢”和“言”两个部首组成,共9个笔画。
《识字知书》这个成语的来源记载于《庄子·逍遥游》:“三载者既成事,识字知书,然后从大儒。”这句话意思是说,要经过三年的学习,掌握了识字和学问,才能成为一位大儒。
《识字知书》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識字知書」。
在古代,识字的写法为“識”,知书的写法为“書”。它们的现代简化字形态是在1956年颁布的《简化字总表》中确定的。
他通过刻苦学习,终于识字知书,成为一名知名作家。
识字知书是一个成语,没有与之相关的组词。
近义词有:学富五车、博览群书、满腹经纶。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但与之意思相反的词可以是:文盲、无知等。
八落崩霣奔亡薄言蚕麦馋扠赐敕催生婆贷商大力士鄂君香被泛浸反言飞土逐肉风管风雨交加忿竞宫驾鬼吵潢汉艰食郊桑结轸急敛暴征金獒精严记史九荒极娱巨猾钧调来不得牢不可破姥娘连袿丽朝莅官六亲无靠马价银子叛服呛喀乾红秦楼月融光软套套尚书履山戍衰亡属城书馆送馈素魣套近乎托幽详肯小妯娌躧访西风落叶西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