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发为髻。泛指青少年时候。 清 恽敬 《孙九成墓志铭》:“ 子才 久寓 白门 ,君生长其地,垂髫束紒即以诗名,不能不为 子才 所鉴识。”
“束紒”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ù jì,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构成
本义与引申义
文献例证
清代恽敬在《孙九成墓志铭》中提到:“垂髫束紒即以诗名”,说明该词用于描述年少成名的情景。
该词既指具体的束发行为,也象征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常见于古文对年龄阶段的描述。
《束紒》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为束缚和约束。
《束紒》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和“纟”。其中,“⺮”是木的部首,“纟”是纟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8。
《束紒》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代表的部分表示树枝,而“纟”代表的部分表示纺纱。而把树枝绳索织成束缚物,并用于约束他人,就是将两者结合而来。
在繁体字中,《束紒》的写法为「束紃」。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束紒》在古时候的写法为「束紉」。
1. 他被束紒在椅子上,不能挪动。
2. 这是一种束紒自己的方式。
1. 束缚
2. 约束
3. 限制
4. 管制
5. 纠缠
1. 约束
2. 束缚
3. 限制
4. 管制
5. 纠缠
1. 解放
2. 开放
3. 自由
4. 放松
5. 开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