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亡足的意思、亡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亡足的解释

不值得,够不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虽二家言皆谬悠,亡足论者,然互合观之,真可一大噱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七》:“餘子盖亡足深论。名物之学,岂易言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亡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失去脚"或"没有脚",常用于比喻事物失去根本或存在严重缺陷。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角度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分解

    • 亡:通"无",表示"没有"或"失去"(《汉语大词典》)。
    • 足:指人或动物的脚,引申为"基础""支撑"(《说文解字》)。

      组合意为缺失下肢,引申为丧失行动能力或根本条件。

  2. 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亡足"指:

    "失去脚;比喻事物残缺不全或失去根基。"

    例:《韩非子·说林上》:"鱼亡足则不能游,人亡信则不可立。"(比喻失去信用如同鱼失去游动能力)


二、文献用例与引申义

  1. 身体缺陷的直指

    《淮南子·说山训》:

    "蛇无足而行,鱼无耳而听,蝉无口而鸣,有然者矣。"

    此处"无足"与"亡足"同义,强调生物虽缺肢体仍能生存,反衬"亡足"对功能的致命影响 。

  2. 比喻事物根基丧失

    汉代王充《论衡·状留》:

    "树亡足则枯,水亡源则竭。"

    以树木失根、水源枯竭类比"亡足",喻指事物失去存在基础 。

  3. 道德与能力的象征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足者,人之依也。亡足者,失其所恃。"

    指出"足"象征依靠,"亡足"即丧失依赖,暗指德行或能力的缺失 。


三、学术考据

  1. 通假关系

    "亡"在先秦文献中常假借为"无",如《论语·雍也》:"亡而为有,虚而为盈。"(《古汉语通假字汇释》,中华书局) 。

  2. 词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亡足"已罕用,但"无足轻重""画蛇添足"等成语仍保留"足"的比喻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淮南子校释》(张双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 《古汉语通假字汇释》(高亨,中华书局,1989)
  5.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2016)

结论:"亡足"本义指肢体残缺,核心引申为根基丧失或功能失效,属典型的古汉语隐喻构词。其语义演变反映了汉语"以身体喻事理"的认知传统,多见于先秦两汉哲学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亡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词义解释

“亡足”意为“不值得,够不上”,用于表示某事物或观点没有足够的价值或重要性去关注或讨论。


用法与语境

  1. 否定评价
    多用于学术或文学评论中,表达对某些言论、观点的轻视。例如:

    • 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评价他人观点时提到:“虽二家言皆谬悠,亡足论者,然互合观之,真可一大噱也。”
    • 另一处提到:“餘子盖亡足深论。名物之学,岂易言哉!”
  2. 文言色彩
    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汉语中已较少出现,常见于古籍或仿古文体。


词源与结构


相关扩展


例句补充

宋代诗人方回在《唐合门挽诗三首》中写道:“除布何飘骤,偾亡足败伤。”,此处“亡足”亦表达“不足够”引发后果之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词汇的用法,可参考《少室山房笔丛》或汉典等古籍工具书(来源:、2、4)。

别人正在浏览...

儤值表记闭幕弊衣箪食剥极恻动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穿度船坞大发展弹坑道德琱阑惵息堆房蛾子芳甸奋笔直书弓弦怪嫌贵宗何与徽绳绞心家用电器劲道进履楫棹开馆铿拊苦主凌乱六博梅坞邈絶迷误恼羞成怒欧歌朴斲皮袋贫不学俭坯素批允请蕲七言丧期三希堂赏恋审参慎简顺制思考食母踏蹑天械嚏喷秃巾相悖县师齛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