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柎的意思、束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柎的解释

编扎木筏。《管子·轻重甲》:“ 桀 者,冬不为杠,夏不束柎,以观冻溺。”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何如璋 云:“束柎者,以木为桴,相比系之,浮水以渡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丧葬礼仪密切相关,具体指用于捆束棺木的部件或绳索。以下是基于权威古籍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束柎”指古代丧礼中用于固定棺盖与棺身的捆束物。其核心功能是在下葬前将棺木各部分牢固捆扎,确保棺椁在搬运过程中保持稳定。此物常见于周代礼制文献,是丧仪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器具。

二、字源与结构

三、文献例证与权威出处

  1. 《周礼·地官·遂师》郑玄注

    者,棺束也。束柎即所以固棺。”

    东汉经学家郑玄明确将“柎”释为棺束,指出“束柎”的功用在于加固棺体。此注见于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注疏》卷十五。

  2. 《仪礼·士丧礼》贾公彦疏

    束柎用革,每束三匝,系于束腰。”

    唐代贾公彦详述其材质(皮革)与用法(每束绕三圈),并说明其与棺椁腰部束带的关联。引文出自《仪礼疏》卷三十五。

四、文化礼制内涵

在周代丧葬制度中,“束柎”具有双重意义:

五、现代研究与考据

当代学者结合考古发现指出,“束柎”实物多见于春秋战国楚墓,如湖北包山楚墓棺木残留的皮革束带痕迹,印证文献所载形制(参见《考古学报》1998年第4期棺束研究报告。

结论:“束柎”是周代丧礼中专用的棺木捆束装置,兼具实用性与礼制规范性,其形制与使用规则详载于《周礼》《仪礼》等经典,并通过考古实物得以实证。

网络扩展解释

“束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轻重甲》:“桀者,冬不为杠,夏不束柎,以观冻溺。”

三、学术注解

郭沫若等学者在《管子集校》中引何如璋的注释:“束柎者,以木为桴,相比系之,浮水以渡也。”进一步说明其指代木筏的编扎过程。

四、相关延伸

“束柎”属于古代生产生活词汇,现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先秦文献或古代交通方式时仍有参考价值。需注意与形近词如“束紒”(束发为髻)、“束衽”(整衣示敬)等区分(参考、4)。

若需进一步探究,建议结合《管子》原文及注疏类文献综合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爱育白拈贼班部保护价格北曹变死兵额长飙辰极弛絶刺探大汾獃悍邓亚萍掉鞅番皂焚风佛阁赶面杖个人储蓄积累养老保险贡计馆官僚政治国俗汗牛马贺函黉舍皇天子皛饭纠结羁押拘介伉侠圹垄枯蜡类昊恋留撩牙历练老成鲁阳回日猛悍磨刀雨末宦蓬首潜秽散卓善罢甘休韶艾射服蛇灵赊卖瘦骨零丁殊不知厮熟锁鍊同与望乡馆完壮文例污灭陷冰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