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枯燥无味的事物。 宋 叶适 《刘氏女自誓为尼怜其操者幸助成之》诗:“世间浮想如枯蜡,还向虚空嫁此身。”
“枯蜡”是一个汉语成语,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指人或事物呈现干燥、枯槁的状态,比喻缺乏活力或内容枯燥无味。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发音、例句或古籍出处,中的详细解析。
《枯蜡》一词具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蜡烛燃烧殆尽、变得干枯无光的状态;另一个是比喻人的精神憔悴、萎靡不振。这个词的含义都涉及到蜡烛的状态,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引申。
《枯蜡》的拆分部首是林(木)和虫(虍),它们分别代表木头和虫子。笔画方面,林部有8画,虫部有6画。
《枯蜡》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有趣。在古代,蜡烛的材料大多来自蜜蜂的蜡,因此古人将蜡称为“蜜石”。《庄子·外篇·至人》中曾经有这样的描述:“故至人用心則静,静則深,深則极,极則疏,疏則腾,腾則悠久,久则湛,湛则清,清则躁,躁则失,失则忘,忘则动,动则灭,灭则枯蜡。”可见,这个描述是以蜡的性质来比喻人的精神状态。
《枯蜡》的繁体字是「枯蠟」。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如果以「枯蜡」的写法来说,它在古代常常写成「枯蜡」。而这种写法中的“虍”部通常写作“虎”,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
1. 蜡烛燃烧到末尾,终究会变成枯蜡。
2. 经过长时间的操劳和忧虑,他的精神变得枯蜡般疲惫。
组词:枯萎、蜡烛、蜜石。
近义词:干枯、衰败、憔悴。
反义词:盛放、欣欣向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