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正耿介。《晋书·王沉传》:“今使教命班下,示以赏劝,将恐拘介之士,或惮赏而不言;贪賕之人,将慕利而妄举。”
“拘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守正耿介,多用于形容人廉洁正直、不随波逐流的品格。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出处与语境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王沉传》:“今使教命班下,示以赏劝,将恐拘介之士,或惮赏而不言;贪賕之人,将慕利而妄举。”
此处的“拘介之士”指因顾忌奖赏而保持沉默的正直之人,与“贪賕之人”(贪图利益者)形成对比。
结构与用法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属于较为文雅的表达,常见于对历史人物或特定品格的描述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晋书》原文或相关古籍解析。
拘介(jū jiè)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指限制、约束、束缚。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手部偏旁部首“扌”,右边是界字旁部首“介”,共计八画。
拘介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宗人令》:“纣作伏狄、仇弑文王,吾因以断诸侯。”这里的“断”字有禁锢、限制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为拘束、约束之意。
在繁体字中,拘介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仅仅是笔画的书写顺序有所变化,即界字旁部首写在前面,扌部写在后面。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拘介在古时候的写法相对繁琐,包括拼音符号、声旁和部首的组合,不同于现代简化的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拘介的例句:
与拘介相关的一些组词包括拘束、拘谨、自由、解放等。拘束和拘介有相似的意思,都表示限制、约束。拘谨则指行为言谈十分谨慎,不随意张扬。自由、解放则相反,表示没有拘束、约束。
总之,拘介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限制、约束、束缚的意思,它由扌和介这两个部首组成,共八画。拘介的写法在繁体字中相对保持一致。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拘介的表达较为繁琐。一些近义词包括拘束、拘谨,反义词有自由、解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