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议的意思、覆议的详细解释
覆议的解释
再次审议。 宋 刘敏 《张忠定谥议》:“ 刘敞 覆议曰:‘尚书布衣之时,任侠自喜,破产以奉宾客。’”《宋史·职官志五》:“凡断公案,先上正看详当否,论难改正,签印注日,然后过议司覆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黄河运道》:“詔下总漕诸臣覆议,卒见沮。”
词语分解
- 覆的解释 覆 ù 遮盖,蒙:覆盖。覆溺。覆蔽。覆被(遮盖,喻恩荫)。覆庇。 翻,倾倒,败,灭:覆舟。颠覆。覆灭。覆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覆没(?)。覆水难收。覆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
- 议的解释 议 (議) ì 意见,言论:议论。提议。建议。 讨论,商量: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恐招物议。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驳议。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覆议”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对已形成的决策或结论进行重新审议或讨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由“覆”(改变、重新)和“议”(讨论、审议)组成,字面含义为“重新审议”。其核心意义在于对原有决议的二次审查,常见于需要修正或补充决策的场景。
2. 历史用例
- 宋代司法程序:据《宋史·职官志》记载,案件判决需先由主审官初判,再经“议司覆议”确认,体现古代司法审慎性。
- 人物争议处理:如刘敞曾对张忠定的谥号提出覆议,通过重新讨论修正原有结论。
3. 现代应用
多用于法律、政策或重大事务中,例如:
- 立法机关对法案条款的二次审议;
- 企业对重要决策的重新评估;
- 学术领域对争议性结论的再论证。
4. 与“复议”的关联
现代语境中,“覆议”与“复议”含义相近,但“覆议”更强调推翻原议的主动性,而“复议”侧重程序性审查。部分文献将两者视为同义词。
发音与结构
- 拼音:fù yì
- 结构:动词性短语,可作谓语(如“启动覆议程序”)或宾语(如“提出覆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现代法律程序中的覆议机制,可查阅《宋史》相关章节或行政法规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二
覆议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对某个决定或判决提出异议或质疑。下面是关于覆议的相关信息:
【部首和笔画】
覆议的部首是言字旁,共6个笔画。
【来源】
覆议一词源于古代汉语,起初用来表示对某个法律、判决或政策提出意见或质疑的行为。
【繁体】
覆议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覆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覆议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是使用言字旁和其他相关部首进行组合。
【例句】
1. 他对法庭的判决提出了覆议。
2. 我们需要对这个决定进行认真的覆议。
【组词】
覆议并不常用于组词,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表示行动的词语。不过,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可以与其他动词或名词进行组合,例如覆议决定、覆议庭审等。
【近义词】
与覆议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异议、质疑、反对等。它们都表示对某种决定或判断提出不同的看法或持有不同的立场。
【反义词】
与覆议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是接受、赞同等。这些词语表示对决定或判决表示同意或支持。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