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逆的意思、同逆的详细解释
同逆的解释
共同叛逆。《晋书·刘聪载记》:“今 司马氏 跨据 江 东, 赵固 、 李矩 同逆相济,兴兵聚众者皆以 子鄴 为名,不如除之,以絶其望。”《南史·宋纪下》:“﹝ 泰始 元年﹞甲申, 郢州 刺史 安陆王 子绥 、 会稽 太守 寻阳王 子房 、 临海王 子頊 并举兵同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癸未之 缅甸 大酋 莽瑞体 反,纠 陇川 酋 岳凤 同逆。”
词语分解
- 同的解释 同 ó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
- 逆的解释 逆 ì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流。逆行。逆风。逆转(僴 )(局势恶化)。莫逆之交。 抵触,不顺从:忤逆。忠言逆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逆。逆产。 迎接:逆旅(旅店)。 预先:逆料(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同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共同叛逆,主要用于描述多人联合谋反或违背伦理纲常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词义:指多人共同参与反叛或违背正统秩序。例如《晋书》中提到的“赵固、李矩同逆相济”,即两人联合谋反。
- 结构解析:“同”表示共同、一起;“逆”意为叛逆、违背,合指共同的反叛行为。
2.历史引证
- 《晋书·刘聪载记》:记载了司马氏割据江东时,赵固、李矩“同逆相济”,起兵对抗中央政权。
- 《南史·宋纪下》:提到南朝宋泰始年间,多位地方官员“并举兵同逆”,反映该词在史书中的典型用法。
3.文学引用
- 宋代王安石的《苏才翁挽辞二首》中,“浮名同逆旅”一句,借用“同逆”表达对世俗名利的批判,扩展了其哲学意涵。
4.使用场景
- 多用于史书、政论或古典文学,形容集体反叛行为,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词源考证,可参考、2、4、5中的具体引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同逆
同逆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汉字构成:同和逆。
同的部首和笔画
同字的部首是口字旁,总笔画数为7。
逆的部首和笔画
逆字的部首是辶字旁,总笔画数为9。
来源
同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淮南子·人间训》中,意为道德背离。
繁体
同逆的繁体写法为「同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同逆这个词在古代写法中没有太大变化。
例句
1. 他的行动与他的言辞同逆。
2. 忠诚和背叛是同逆的概念。
组词
同意、同心、同情、同事、同行、逆境、逆水行舟、逆天、逆流、逆旅。
近义词
相反、背道而驰、违背、相违、背离。
反义词
顺、合、同、从、顺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