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 周公 之摄王位, 伊尹 之黜 太甲 , 霍光 之废 昌邑 , 孙綝 之退 少帝 ,谓之舍道用权,以安社稷。”
“舍道用权”是一个古代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变通常规或原则以适应现实需要,强调在特定情境下灵活处理问题。以下是详细解释:
“舍道”指暂时放弃常规准则,“用权”指采用权宜之计。整体指在特殊情况下,不拘泥于固有规则,通过变通实现更重要的目标(如维护社稷安定)。
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良规》,文中列举了历史案例:
该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经权思想”的辩证思维,即在坚守根本原则(“经”)的同时,允许特殊情境下的权宜调整(“权”)。但需注意,这种变通需以公共利益为前提,避免滥用。
《舍道用权》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面对权力时能够舍弃私利、不徇私欲,正确使用权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 - 舍:上面有“人”字头,下面是“录”; - 道:上面是“辶”作旁,下面是“首”; - 用:上面是“冂”,下面是“工”。
来源: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中的一段话:“舍草而不弃本,焉得有为法。”意思是说,像弃掉枯草一样,舍弃个人私欲而保持原则和正直,才能做出具有意义的事情。
繁体:捨道用權(舍、權也可以繁体写作舍、权)。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舍字的形状略有不同,用的是“舍”和“肖”的合体字形,而道字形状保持一致。
例句:他是一位舍道用权的领导,始终坚持原则,不************利。
组词:舍本逐末、舍己为人、舍得、道德、权力、担权、使用权利。
近义词:舍得权谋、舍得权望、明辨是非、有原则。
反义词:贪婪权谋、************、不择手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