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没下鞘”。亦作“没下稍”。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逆 亮 ( 完颜亮 )末年……又为短鞭,仅存其半,谓之没下鞘。其后渝盟犯顺,果为其下所戕,死于 江 上。”后用以比喻没有好收场。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四折:“今日箇会兵机的 襄子 夸英勇,显的没下梢的将军落空。”《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你须慢慢偎他,不可造次。万一逼得他紧,做出些没下稍勾当,悔之何及!” 李劼人 《大6*波》第一部第十章:“破住不理睬我好了,这样没下梢,光吃苦的爱情,我不干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没下梢汉语 快速查询。
“没下梢”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来源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他这般肆意妄为,只怕将来没下梢。”
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相关讨论中,口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没好下场”“不得善终”等白话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睽车志》《醒世恒言》等古籍来源。
《没下梢》是一个中国方言词汇,主要流行于四川地区,意思是指一个人的思维不够敏锐、反应迟钝。
《没下梢》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木,拆分笔画为8画。
《没下梢》一词来自于四川方言,其中“没下”指的是没有达到、没有达到标准的意思,“梢”则表示思维、反应。
《没下梢》的繁体为「沒下樵」。
古时候写《没下梢》的汉字写法为「沒下樵」。
1. 他虽然聪明,但有时候还是挺《没下梢》的。
2. 我请他帮忙,可是他总是《没下梢》,一点帮助都没有。
- 下梢:指反应慢或思维迟钝的人或事物。
- 有梢:指反应敏捷、思维敏锐的人或事物。
- 笨拙:意思相似,指一个人行动不灵活、不熟练,思维迟缓。
- 迟钝:意思相似,指一个人反应迟缓、理解能力差。
- 敏捷:意思相反,指一个人反应快、灵活、思维敏锐。
- 机智:意思相反,指一个人反应迅速、聪明、善于处理问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