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ograph letter] 亲笔信
亦作“ 手剳 ”。亦作“ 手扎 ”。犹手书。指亲笔信。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 道州 手札适復至,纸长要自三过读。”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今 若水 亦儒人,晓武可嘉也。时北戎犹扰,上密以手剳访之。”《宋史·钱若水传》:“时北边未寧,内出手札访 若水 以策, 若水 陈备边之要有五。” 清 孙枝蔚 《戊戌生日作》诗:“每汝手扎至,愁卧輒一旬。”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手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手札”指亲笔书写的信件,即现代所说的“亲笔信”。该词由“手”(亲手)和“札”(古代书写用的木片,代指文字)组合而成,强调书写者的亲笔痕迹。
手札不仅是沟通工具,更被视为自然书写的艺术形式:
古代手札的字体、称谓、格式均有严格规范,反映了社会等级与礼仪制度。例如,赵之谦、何绍基等书法家的手札作品兼具史料与艺术价值。
总结来看,“手札”一词融合了实用性与艺术性,既是历史文献载体,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手札(shǒu zhá)是一个汉字词汇,指的是用手写的便条、小纸片或者个人记录等。它是指通过手工操作写成的短小文字,一般用于做笔记、记录要点或者传递简短信息。
手札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木(艹),部首手表示与手有关,艹表示与植物有关。手札的总笔画数为11画。
手札一词的来源不太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在古代,人们通常会用手工制作纸片,然后用笔写上个人的记录或者便条。这些手工制作的纸片就被称为手札。
手札的繁体字为「手劄」。
在古代,手札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通常可以用「筆札」或者「稿札」来表示手札。这些词语都表示通过手写的方式记录重要信息。
1. 我在会议上做了一些手札,以便回忆重要的讨论内容。
2. 他把手札贴在冰箱上,提醒自己明天的行程。
手札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形成新的词语,例如:
1. 手札簿(shǒu zhá bù):指记录各种信息的手札本。
2. 纪实手札(jì shí shǒu zhá):指记录个人经历或者感悟的手札。
手札的近义词包括:笔记、便签、纸条。
手札的反义词可以是:打字、电子文档。
安所本位主义才量错陈诞瓦打破砂锅璺到底订辑东床择对腐身改官共敝贯悉好骑者堕黉堂候台黄管惑世诬民匠黎接警禁食救搭酒钱酒晕酒中八仙钧枢拘拳靠阁哭嫁脸红耳赤履亩楙盛马犀免役法米粒之珠密陀僧默契鸟注傉萨庞眉白发慓士溥仪寝车曲落绕搭人心隔肚皮仁政挻灾世纪失惊豕鬣四胡宿隙投纶土栈亡弗纹丝不动五笔字型携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