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溥仪的意思、溥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溥仪的解释

溥仪(1906-1967) : 清朝末代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1908年登位,年号宣统。1912年2月退位,仍居皇宫。1917年张勋拥其复辟,旋失败。1924年被废除皇帝称号,迁出皇宫。1932年在侵华日军扶持下,出任伪满洲国执政,后改称“满洲帝国皇帝”。抗战胜利后被苏联红军俘获。1950年移交中国。1959年被特赦释放。曾任全国******委员。著有《我的前半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名字,其含义和生平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溥仪”是人名组合:

二、人物身份

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第十二位皇帝,年号宣统,也是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者。

三、生平核心阶段

  1. 幼年登基与退位(1908–1912)

    • 3岁继位,由父亲载沣摄政;1912年因辛亥革命被迫退位,保留尊号并暂居紫禁城。
  2. 复辟与流亡(1917–1931)

    • 1917年张勋复辟,仅12天失败;1924年冯玉祥废除优待条件,溥仪被逐出紫禁城,迁居天津。
  3. 伪满洲国傀儡时期(1932–1945)

    • 日本扶持其任伪满洲国“执政”(后称“皇帝”),成为侵华工具;1945年被苏联红军俘虏。
  4. 改造与新生(1950–1967)

    • 1950年移交中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获特赦成为公民,后任全国政协委员。

四、其他重要信息

溥仪的一生贯穿晚清、民国至新中国初期,从帝王到战犯再到公民的身份转换,深刻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变。其名字承载的文化寓意与历史际遇形成鲜明对比,成为研究近代史的重要个案。

网络扩展解释二

《溥仪》的意思

《溥仪》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指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溥仪(1906年-1967年),字永康,是中国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即宣统帝。他在六岁时即被废黜,随后经历了多次************和流亡生涯,最终在1967年病逝于北京。

溥仪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溥仪》这个词由“氵” (氵是三点水偏旁)和“禺”(禺是宀部首)两个部首组成。

这个字共有10画,其中“氵”部占据3画,“禺”部占据7画。

溥仪的来源

《溥仪》这个词来源于溥仪本人的名字。作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是宣统帝的别号,也是他的自称。

溥仪的繁体写法

溥仪的繁体字形为「溥儀」。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对于溥仪这个词的写法并无太大变化。

溥仪的例句

他的名字叫做溥仪,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溥仪的组词

溥仪并无特定的组词用法,因其为一个人名。

溥仪的近义词

溥仪的近义词没有具体的对应词语,因为其是一个人名,难以替换。

溥仪的反义词

溥仪的反义词没有具体的对应词语,因为其是一个人名,难以替换。

别人正在浏览...

白晕白玉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鞭简长信宫谶纬虫鸣螽跃椿年当才低头丧气方处燔祀范铸肥脯俸户风花雪夜分离浮涉格格驳驳鬼推磨国企孤寺建缮交哄戒敕矜示进贤进能击赏吉行躩步绝棋垦化夸毗烂漫捞家蜡月棱嶒摸排拏粗挟细恼怒褭褭疲悴迫愶奇警秦欢晋爱榷征然明热炕荣任生革慎重时势诗运书几肆訾碎翦填涌媮堕无形无影小资産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