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酒晕的意思、酒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酒晕的解释

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宋 苏轼 《红梅》诗之一:“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元 乔吉 《红绣鞋·书所见》曲:“脸儿嫩,难藏酒晕,扇儿薄,不隔歌尘。” 清 黄景仁 《十四夜赵舍人秉渊招集酒后偕步灯市》诗:“眼芒旋落酒晕奇,谈綺烘成烛花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酒晕"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具体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饮酒后浮现在面颊上的红晕。因酒精促使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肤色呈现浅红至深红的变化,状如霞染,故称"晕"。《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色"。

二、字义溯源

•酒:会意字,甲骨文象酒器形,本义为含乙醇的饮料。

•晕:形声字,从日军声,本义指日月周围的光圈,引申为色泽光影的模糊扩散状态。二字组合生动捕捉了饮酒后红晕自面颊逐渐漾开的视觉特征。

三、文学意象与文化象征

  1. 微醺美学的载体

    古典诗词常以"酒晕"隐喻含蓄的情态,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暗合酒晕晕染的朦胧美。

  2. 情感外化的符号

    《全唐诗》中"霞生双颊酒晕深"(卷427)将羞怯、欢愉等情绪具象化,成为人物心理的视觉投射。

  3. 生命力的隐喻

    《红楼梦》写湘云醉卧芍药裀"香梦沉酣,四面芍药飞了一身",以酒晕映衬青春血气,暗喻生命勃发。

四、使用语境辨析

•生理描述:多用于白描酒后面色,如"三杯下肚,酒晕已上双颊"。

•审美评价:常见于形容妆容或自然景物,如"胭脂匀得似酒晕般自然"。

•疾病警示:若与肝病症状并存,需警惕"酒精性面容"的病理表现(《中华内科学》。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3.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5. 苏轼.《苏东坡全集》. 中华书局, 1986.
  6. 彭定求 等编.《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60.
  7. 曹雪芹.《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8. 王吉耀 主编.《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网络扩展解释

“酒晕”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主要含义,需结合文学意象与生理现象分别解释:

一、文学意象中的“酒晕”
指饮酒后面部泛起的红晕,多用于诗词描写。例如:

二、生理现象中的“饮酒头晕”
指饮酒后出现的头晕目眩现象,医学角度分析原因包括:

  1. 血管扩张:酒精促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波动和脑供血变化;
  2. 神经抑制:酒精抑制小脑功能,影响平衡感;
  3. 代谢产物:乙醛堆积引发血管扩张和神经刺激;
  4. 脱水效应:酒精利尿作用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剧头晕。

区分提示:文学中的“酒晕”侧重美学意象,而日常所说的“头晕”属于生理反应,两者虽同涉酒,但语境与含义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

谙乎巴戟天卑狭鞭驱标记不得已而用之馋扠嘲摈逞变簇聚大别丹鳃垫子斗头肥甜奉赠甘酒公事寒往暑来赫显鸿雪踪隳脞简编胶致洁滑九举君山具叙开金匡翼锟铻老白相两性列衔箓练民意木料木质麅子配名青荼清样囚牢髯苏人心归向日铸乳柑桑农三灾骚策杀并深毖十寒一暴事利叹老嗟卑偷寒送暖焞耀王术无常钟乡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