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辑的意思、订辑的详细解释
订辑的解释
修订编辑。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凡数次订辑,其《长庆集》经 元微之 编次者,分讽諭、閒适、感伤三类。”
词语分解
- 订的解释 订 (訂) ì 改正,修改:订正。考订。校(刼 )订。修订。 约定,立(契约):订立。订购。订约。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装订。 制定:订计划。 评议:“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
- 辑的解释 辑 (輯) í 聚集,特指聚集材料编书:辑录。辑要。辑逸。编辑。纂辑。 聚集很多材料而成的书刊:丛书第一辑。 和,和睦:辑睦。 敛,拖着不便脱落。 古同“缉”,连缀。 古代称协调驾车的众马。 笔画数
专业解析
“订辑”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对文字材料进行校订、整理并汇编成册的过程或成果。它强调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考订、修正,最终形成系统性的文本。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
“订”的含义:
- 指校订、考订、修订。即对已有文字材料进行核对、考证、修正错误或补充缺漏,使其内容准确可靠。这体现了对文本真实性和规范性的追求。
- 来源依据:《说文解字》释“订”为“平议也”,本义为评议,引申为校订、核定。在文献学中,“订”是确保文本质量的关键步骤。
-
“辑”的含义:
- 指收集、编辑、汇编。即把分散的、相关的材料汇聚起来,按照一定的体例或逻辑进行编排整理。
- 来源依据:《说文解字》释“辑”为“车和辑也”,本义指车舆,引申为聚集、和睦,再引申为编辑、纂集。如“编辑”、“辑录”等词均含此义。
-
“订辑”的合成义:
- 将“订”的校订考辨与“辑”的收集汇编相结合,表示一个既包含严谨考据,又包含系统整理的完整编纂过程。其成果通常是经过精心校勘、编排有序的书籍或文献集。
- 常用于描述古籍整理、史料汇编、文集编纂等工作。例如:“订辑古籍”、“订辑方志”、“订辑文集”。
- 来源依据:该词在传统文献学和出版领域有明确应用,强调编纂工作的学术性和系统性。如清代学者常言“订辑群书”,即指对众多书籍进行校勘整理。
“订辑”一词,凝练地表达了文献编纂工作中两个核心环节:严谨的校订考辨(订) 与系统的收集编排(辑)。它指向的是一种追求内容准确、体例完备的文本整理与出版活动,是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工作。
网络扩展解释
“订辑”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ìng jí,其核心含义是修订编辑,指对资料、文稿等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编辑,使其更加有序和完善。
详细解释:
-
字义拆解
- 订:表示“整齐、有序”,强调调整和规范的过程。
- 辑:指“编辑、整理”,侧重于汇总和编排的动作。
两字结合后,体现对内容进行修订和整合的双重意义。
-
使用场景
多用于需要系统性整理的场景,例如:
- 古籍、文献的校勘与汇编(如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提及白居易诗集的多次订辑);
- 出版社、图书馆的文稿编目;
- 学术研究中的资料归档。
-
历史背景
该词的起源与古代印刷术和文献保存需求相关,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文字严谨性的重视。
“订辑”强调通过修订使内容规范化,属于专业术语,常见于文献整理或学术领域。若需具体案例,可参考《长庆集》等古籍的编撰过程。
别人正在浏览...
黯蔚巴比松画派八嵎扁挑不争采听裁衷常然成住坏空棰掠赐祭疵陋迭连堞楼乏地凤愁鸾怨奋衣伏猛赶海緪索闺箴孩气宏廓缓降欢柔画札斛薛嘉菽结懽界石急夫金穣絶致空气压缩机立足鸾扃眇默木炭画内引浓繁塸埞破篷卿老驱雷策电任凭三邻四舍上场门哨卡折口福诗什史文室庑手状薮牧探肠贴职童乌脱骨五千文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