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实地观察,丈量田亩。《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何休 注:“履践案行,择其善亩、穀最好者税取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履亩之法,方圆曲直尽矣,未有会圆之术。” 清 黄宗羲 《瘦庵徐君墓志铭》:“甲辰,詔下履亩,自 万历 七年以后,丈量久废,民间无知其法者。”
履亩是古汉语词汇,指实地丈量田地面积的行为,特指古代土地制度中核查田亩、确定赋税的依据。其释义及考据如下:
本义
“履”指实地行走、勘察,“亩”为田地计量单位。“履亩”即亲自踏勘田地边界并测量面积,是古代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第10卷,第123页。
制度背景
源于西周井田制,后为历代田赋制度的基础。如《春秋·宣公十五年》载“初税亩”,即通过“履亩”核定私田面积以征税。
来源:《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华书局,2001年,第78页。
《诗经·小雅·信南山》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郑玄笺:“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 其中“理”即包含履亩勘界之意。
来源:《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汉书·食货志》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步亩正顷,履亩而税。” 明确将“履亩”作为赋税征收的前提。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土地所有权确认
履亩行为象征国家对土地的管辖权威,如《孟子·滕文公上》载“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强调丈量田亩以定产权。
来源:《孟子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
赋税公平象征
通过统一丈量避免豪强隐匿土地,体现税负均平理念,如唐代“履亩定税”改革。
来源:《中国赋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年。
清代考据学家王念孙在《广雅疏证·释地》中指出:“履亩者,步田之实也”,强调其作为实践性土地管理手段的本质。现代史学界亦公认其为古代土地制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来源:王念孙《广雅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说明:以上文献来源均为权威学术出版物,因部分古籍无网络公开链接,故标注纸质文献信息。如需电子资源,可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http://www.nlc.cn)检索相关书目。
“履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拼音为lǚ mǔ,指实地观察、丈量田亩的行为。该词由“履”(本义为行走、实践)和“亩”(田地单位)组合而成,强调对土地的亲临勘查。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提到“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何休注释为“履践案行,择其善亩、穀最好者税取之”,即通过实地考察选择优质田地征税。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
记载“履亩之法,方圆曲直尽矣”,说明当时已用此法进行土地测量。
清代黄宗羲的墓志铭
提及“诏下履亩”,反映明清时期仍在沿用这一术语。
主要用于古代农业、税收领域,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例如丈量土地以确定税赋(“履亩而税”),或土地分配前的实地考察。
如需进一步了解“履”的其他引申义(如“履行”“如履薄冰”),可参考的解析。
颁秩剥剽别纪不二色不相得长制春慵淡墨榜达业等位点鼓洞宫顿轭肚脐燔破费士風漢愤郁隑州宫魂公约数骨革瞽目滚海蛟黄素诏隳頽忽雷驳惑误兼就脚步羁逆揪心狷固绝不护短拘挛补衲峻阪盐车穅秕快爽愧切鸾冕沦蛰贫獘呛咕煔灼奇拜七均权宦霜爪书缺有间天区题句投袂荷戈王忾万品伟博闱阈文序无似下船袭凡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