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垂钓。《列子·汤问》:“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鉤,手无轻重,物莫能乱。”
(2).投弃钓具。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 赵幼文 校注:“投,弃也。”
“投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óu lún,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垂钓
指放下钓线进行钓鱼的动作。例如《列子·汤问》中描述:“投纶沉鉤,手无轻重,物莫能乱”,即强调垂钓时专注的状态。
投弃钓具
意为丢弃钓鱼工具,引申为放弃某种行为或志向。如三国时期曹植在《七启》中写道:“吕望所以投纶而逝也”,暗指吕尚(姜子牙)弃渔从政的故事。
部分资料(如)提到“投纶”可比喻“寻求帮助或投靠他人”,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传,需谨慎使用。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优先参考权威古籍或词典(如汉典)的解释。
《投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通常表示一个人向他人寻求帮助或咨询。这个词常常用来描述在困难或挑战面前,向有经验或能力的人寻求帮助或指导。
《投纶》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手部和纟部。手部表示与手相关的动作,纟部表示与纺织品相关的意义。它有14个笔画。
《投纶》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一书中,有一句:“勿投纶於圉者。”这里的“投纶”指的是向谋士寻求策略。后来,这个词就逐渐被用来表示向他人寻求帮助或意见。
《投纶》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投綸」。
古时候《投纶》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它的上半部分采用“手”字的写法,下半部分则是“纟”字左右各附加一个“工”字旁,并在“手”字的旁边加上一个小点,表示手中持有线绳。整个字形更加复杂,与现代略有差异。
1. 他遇到了难题,决定投纶于师长寻求意见。
2. 面对未知,他不犹豫地投纶于专家。
投纶者、投纶求教、投纶一掬
讨教、请教、寻求指导
独断、自行其是、独断专行
哀些别家宾御唱好是彻幂重印雠尅徂征大烝丁帘丁香柿短檠法物法诛废学蜂脂赴蹈汤火浮衍高压电古始衡麓鹤笙虹蝀检局藠子极恶借索警扞绝活聚讼纷纭伉倨砻砻旅燕马队拿大顶排门粉壁鳑魮磅礴骿胝僻涂破分乔张做致奇笔汔尽起水剩道神通游戏神行法首施两端霜女死色死伤吐根翫物文制遐琛香球现今绡楮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