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始作俑者的意思、始作俑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始作俑者的解释

[be who first introduced the practice of burying wooden image with dead] 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详细解释

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 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后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肇始人。《镜花缘》第七九回:“你要提起‘左手如托 泰山 ’这句,真是害人不浅!当日不知那个始作俑者,忽然用了‘托’字,初学不知,往往弄成大病,实实可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始作俑者"的汉语词典释义

"始作俑者"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第一个做某种坏事或开创某种恶劣风气的人。现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字义与词源解析

  1. 始:开端、最初。
  2. 作:制作、兴起。
  3.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人形偶像,用以替代活人殉葬。
  4. 者:指代“……的人”。
    • 因此,字面意思即“最初制作俑人的人”。

二、 典故出处与引申义

三、 权威词典释义

四、 核心语义与用法

“始作俑者”源于孔子对以俑殉葬这一做法的批判,本义指最早制作殉葬用俑的人。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其语义泛化,现已成为一个常用成语,专指开创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人,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用于追究不良事件或风气的源头责任。

参考来源:

  1. 《孟子·梁惠王上》(古籍原文,可参考权威出版社版本如中华书局《孟子译注》)。
  2.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始作俑者”是汉语中常用的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出处及用法:

一、基本释义 •字面意思:最早制作陶俑或木俑用于殉葬的人。
•比喻义:指第一个开创恶劣风气或带头做坏事的人,带有强烈贬义。
•近义词:罪魁祸首。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孟子·梁惠王上》:孔子曾批判用俑殉葬的行为,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最初用俑陪葬的人,恐怕会断子绝孙吧!)。孟子进一步引申此观点,强调统治者若导致百姓饿死,比用俑殉葬更不可容忍。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贬义属性:不可用于中性或褒义语境。例如“科技创新的始作俑者”属于误用。
  2. 对象限定:特指“坏事或不良风气的发起者”,如“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
  3. 易错点:常被误认为“首创者”的同义词,实际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情感色彩。

四、例句参考 • 历史事件中,侵略战争的始作俑者终将受到审判。
• 这起诈骗案的始作俑者已被警方抓获。

知识延伸:古代早期以活人殉葬,后用俑代替,但孔子认为俑形似真人仍属不仁,故批判“始作俑者”。成语的演变体现了古代伦理观念的变化。

别人正在浏览...

败摧坂坻宝筏襃异伯乐相马草率行事臣节穿窆荡涤刀剪地力定谳对移犯官骨董行归虚衮綉黄灿灿剨剨简截假日疾瘳街道厅寄灭金奴赆仪刻顷空泛磊落豪横略节连衣裙灵秘另眼门征面触明科民彝默求内犯粘糊糊判若两人期数遒章人中龙赏脸善日省口身圭收缚跳财神铁石心肠涕泪交下推挹望潮王贡弹冠威誉详稳限田笑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