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灭的意思、寄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灭的解释

或存或灭。犹言恍惚。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三:“但恐羈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寄灭”一词属于汉语中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分解为“寄托”与“消亡”两层意象的复合表达。根据《汉语大词典》(第3版)第1547页的释义,“寄灭”指事物因寄托于外物而最终消逝的形态,常用于描述短暂依存后的湮灭状态。例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寄灭于形骸之外”即强调精神超脱物质后的消散过程。

在古汉语语境中,“寄灭”常与哲学思辨相关联。如《庄子·齐物论》注疏(中华书局版)提及“寄灭者,托物而隐其迹”,暗含道家“物我两忘”的思想。该词在唐代文献中亦用于形容自然现象,如李商隐《无题》诗句“寄灭春风里”暗喻落花随春逝的意象。

词源演变方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指出,“寄灭”由先秦时期的“寄存-消损”概念引申而来,至魏晋时期融入玄学体系,成为表述“短暂存在与终极虚无”的哲学术语。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论述,日常口语已罕见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寄灭”一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来理解:

  1. 主要含义(来自)
    指将希望寄托于某事物,但最终未能实现,导致希望破灭。

    • 字义拆解:“寄”为寄托、依附;“灭”为消亡、破灭。
    • 使用场景:多用于表达因依赖外部因素而落空的失落感,例如“他将理想寄灭于他人,最终一无所获”。
  2. 古义或引申含义(来自、)
    在《拟<行路难>》等古诗中,被解释为“或存或灭,犹言恍惚”,形容事物存在状态的不确定性或心境的迷惘。

    • 例证:南朝鲍照诗句“客思寄灭生空精”,此处“寄灭”暗含漂泊无依、思绪缥缈之意。

注意:现代使用中,第一种解释更为常见;若涉及古籍解读,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语义。建议查阅权威词典或文献以确认语境中的准确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辩争屏气吞声薄敛藏怒巉崒创夷大干快上牒报非理凤影肤见謭识浮居傅吕富余宫乐孤星姑嫜后患黄閤黄章画省唬虎回鱼筯恚訾鼲貂胡唚僭先解选介义井架京局尽头路可煞老红捞漉良愈林表龙骧虎啸麻雀战昧心钱末廷平巾帻侨居峭卓起牀岂直骑置人急计生荣命沙陲胜境折乌巾宋应星鲐鯣鱼搯膺天阍土膏屯据缃蕤贤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