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聘使的意思、聘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聘使的解释

奉命聘问。亦指聘问之使。《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昔有一妇……会值其夫聘使邻国,妇密为计,造毒药丸,欲用害夫。”《北史·邢邵传》:“于时与 梁 和,妙简聘使, 邵 与 魏收 及从子 子明 被徵入朝。” 宋 叶适 《始论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十四:“南北通好,尝藉使命增国之光,必妙选行人,择其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以充聘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聘使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指古代官方派遣使者进行礼仪性访问或外交活动的行为。该词由"聘"(延请、委任)和"使"(派遣、使者)构成,最早见于汉代文献,特指朝廷派遣使节执行特定使命的过程。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聘使主要指"受命出使的官员",其核心职能包括:代表君主进行国事访问、执行外交文书传递、参与盟约缔结等政治任务。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载:"汉遣聘使,单于遣子入侍",可见其具有双向外交沟通性质。

古代聘使制度包含三个典型特征:

  1. 身份认证:需持节(符节)或文书作为凭证
  2. 等级规范:按《周礼》规定分大聘、小聘两类规格
  3. 礼仪程序:包含"授书""宴飨""赠币"等固定环节

该词在《资治通鉴》《旧唐书》等史籍中均有使用实例,如唐太宗时期"遣聘使十六人,分行四方"的记载,体现了中央政权通过制度性派遣维持统治秩序的历史实践。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和古典文学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聘使”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古代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1. 现代用法:雇佣关系

    • 基本含义:指雇佣或聘请某人担任职务,强调雇主对受聘者的信任。
    • 使用场景:多用于商业和职场环境,如企业招聘高管或专业顾问。
  2. 古代用法:外交使者

    • 核心定义:指奉命出使邻国进行外交聘问的使者,常见于历史文献。
    • 文献例证:
      • 《百喻经》记载“聘使邻国”,描述跨国派遣;
      • 《北史》提到南北朝时期选拔“聘使”注重仪表和才学;
      • 宋代叶适《始论》用“聘使封册”指代外交仪式。
  3. 词义演变

    • 原指外交行为(动词),后衍生指出使人员(名词),如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记载选拔标准。
    • 现代语义缩小,侧重“聘请”动作,古义多存于历史研究领域。

建议结合《百喻经》《北史》等原典,或现代词典进一步探究古今语义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尔汗布拉宫嗶啁澄坠重沓刺干丛山倒仰儿叠声短绠傅着工读管总聒地嘿尔黑漆寥光横躺竖卧瘊子甲坏裳爲袴狐尿刺疮豁口赍操镜发惊悚计要濬潭狂伧拉交情琅璁貍步流觞龙魂駡天扯地梅岭靡徙年迈盘头配流澎涨抢案茜意全躯圈豚曲附娶亲荣耻入监如渴如饥桑柔掞藻飞声梢天射鹄社友属邦踼跌碳黑铜鍉网车无及下部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