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砍截切割。《淮南子·说林训》:“鏌邪断割,砥礪之力。”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书·大禹谟》“水、火、金、木、土、穀惟修” 唐 孔颖达 疏:“水能灌溉,火能烹餁,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穀能养育。”
(2).裁决。《韩非子·安危》:“危道:一曰斲削於绳之内,二曰断割於法之外。”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 赵高 以峻文决罪於内,百官以峭法断割於外。”《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老身依平断割,必望取无曲情。”《旧唐书·姚崇传》:“ 崇 独当重任,明於吏道,断割不滞。”
“断割”的汉语词典释义
“断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核心层面进行解释:
一、本义:用刀切断、分割物体
二、引申义:决断、裁决、主宰
“断割”一词的核心含义围绕“切割”与“决断”展开。其本义指物理上的切割动作(如宰牲、分割物体),引申义则指抽象层面的决断事务、裁决纷争或掌控权力。该词在古代文献中主要用于描述具体行为或君主、主事者的决断能力。
“断割”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砍截切割(物理层面)
指用工具对物体进行切断或分割,如《淮南子·说林训》提到“鏌邪断割,砥礪之力”()。唐代孔颖达在《书·大禹谟》疏中亦提到“金能断割”,强调金属的切割功能。
裁决(抽象层面)
引申为对事务的决断或裁决,如《韩非子·安危》中“断割於法之外”,指在法律框架外强行裁断()。
作为成语时,“断割”指断绝关系或联系,常用于描述亲情、友情或合作的终止()。例如:“两人因误会断割了多年友谊。”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疏以获取更精准的语境分析。
百子铃遍身册祝朝贺齿少心锐虫鹥挫屈打对仗大芒骆钓文钩吊唁地垒鼎成龙升杜司勋方袍客蕃人愤满分形共气感发购綫惠政浑箇伽楠金刚砂拘籍聚口孔炽夸嘐枯麦昆虫焜烂纍黍两鼠斗穴蛮貉梅仙庙祠眀德沫饽内降烹鲜批复披绵伾伾钦玺书齐天大圣仁士商算赏贤罚暴守折水险属念説唱文学算盘珠图理托尔斯泰味口黠民显讼限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