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割的意思、断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割的解释

(1).砍截切割。《淮南子·说林训》:“鏌邪断割,砥礪之力。”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书·大禹谟》“水、火、金、木、土、穀惟修” 唐 孔颖达 疏:“水能灌溉,火能烹餁,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穀能养育。”

(2).裁决。《韩非子·安危》:“危道:一曰斲削於绳之内,二曰断割於法之外。”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 赵高 以峻文决罪於内,百官以峭法断割於外。”《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老身依平断割,必望取无曲情。”《旧唐书·姚崇传》:“ 崇 独当重任,明於吏道,断割不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断割”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砍截切割(物理层面)
    指用工具对物体进行切断或分割,如《淮南子·说林训》提到“鏌邪断割,砥礪之力”()。唐代孔颖达在《书·大禹谟》疏中亦提到“金能断割”,强调金属的切割功能。

  2. 裁决(抽象层面)
    引申为对事务的决断或裁决,如《韩非子·安危》中“断割於法之外”,指在法律框架外强行裁断()。


二、现代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时,“断割”指断绝关系或联系,常用于描述亲情、友情或合作的终止()。例如:“两人因误会断割了多年友谊。”


三、使用差异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疏以获取更精准的语境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断割(duàn gē)是一个汉语词汇,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将事物或概念分开或分割开来,另一种是指截段、切分。 断(duàn)是由“矢”和“元”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矢”表示箭,意义是直线向前发射,而“元”表示初始的疆域,意义是事物的起点,两者结合,形成了“断”这个字的意思。这个字的笔画数为四画,书写时要依照规定的笔顺进行。 割(gē)的左侧部首是“刀”,代表着切割,右侧部首是“肉”,代表着事物的具体形态。由于割的部首比较常见,所以割这个字的写法来自于古时代的汉字写法,一共有七种:剅、剂、刍、刓、刣、刧、刦。在现代汉字书写中,我们通常使用“割”这个简化字形。 断割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诗经·邶风·击鼓》:“断肠人,脑行尽,四体无可施。”后来,断割的含义逐渐扩展并应用于不同领域,比如农业、科学、医学等。例如,在农业中,断割可以指农作物的收割,而在科学中,断割则可以指实验中的样品分割。 以下是使用断割的例句:1. 这本书把复杂的问题断割成了简单易懂的部分。2. 医生通过断割疗法将肿瘤从患者的身体中取出。 与断割相关的组词有:割草、割席断交、分割等。 与断割近义的词语有:切割、截割、分割等。 而与断割意义相反的词语是:合并、连接。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