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向官府领取钱物时出具的字据。《水浒传》第十六回:“你常説这个人十分了得,何不着他委纸领状,送去走一遭,不致失误。”《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取了院批的领状,到州中库里领这项银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画凭领凭》:“领凭之日,写领状一纸,脚色二本。”
“领状”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述:
一、基本词义分解
“领”指衣襟上围绕颈部的部分,引申为“接受”“统属”之意;“状”指形态或文书凭证。组合后,“领状”在古籍中多指官方发放物品时签署的收讫凭证,例如领取钱粮、物资的文书(《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3年修订版)。
二、历史文献用例
明代《大明会典》记载:“凡官吏领俸,需具领状画押。”此处“领状”为登记领取俸禄的正式文件,需加盖官印(《中国古代行政文书研究》,中华书局,2020年)。清代《刑案汇览》中亦有“凭领状核销库银”的表述,强调其法律效力(《清代法制档案考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
三、服饰领域延伸义
在服饰术语中,“领状”可指衣领的形制样式。例如《中国历代服饰图志》提到:“唐制圆领袍,其领状如盘,贴合颈项。”此用法强调衣领的工艺特征(《中国纺织技术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
“领状”是旧时向官府领取钱物时出具的一种书面凭证,主要用于证明领取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水浒传》《二刻拍案惊奇》等作品,或查阅《福惠全书》等史料。
宝钗楼八世编年史笔飞宾灭不乃羹瀍涧出材出恭牌皴法打差登簿琱盘洞丁都抹憞溷发冷府邸俯卧干菜攻书孤霜含哺鼓腹寒蜩和欺候接会办汇行虎视京苑侰涩九江八河崛奇拘箝旷达不羁踉踉跄跄嫽妙砻甓论命难得秾饰喷浆法溥仪乾马然物三宿上天不负苦心人善谋仕版食税收货首尾两端书店四业酸枣蹜脰托理拖下水歪歪倒倒嚣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