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五刑中之施于面部的刑罚。《周礼·秋官·小司寇》:“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郑玄 注:“上服,劓墨也;下服,宫刖也。” 贾公彦 疏:“墨劓施於面,故为上服;宫刖施於下6*体,故为下服。”
(2).指服上刑。《书·吕刑》:“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 蔡沉 集传:“事在下刑,而情适重,则服上刑。”
(3).礼服,上等服装。《仪礼·士虞礼》:“尸服卒者之上服。” 郑玄 注:“上服者,如《特牲》‘士玄端’也。” 贾公彦 疏:“玄端即是卒者生时所著之祭服,故尸还服之。”《魏书·契丹传》:“ 熙平 中, 契丹 使人 祖真 等三十人还, 灵太后 以其俗嫁娶之际,以青氊为上服,人给青氊两匹,赏其诚款之心。”《元史·塔出传》:“入朝, 世祖 嘉其功,眷遇弥渥,復赐珍珠上服,拜荣禄大夫、 辽阳 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4).上衣。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褻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上服汉语 快速查询。
“上服”一词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古代刑罚
指施加于面部的刑罚(如劓刑割鼻、墨刑刺额),与“下服”(宫刑、刖刑)相对。
例:《周礼·秋官·小司寇》提到“施上服下服之刑”,郑玄注“上服,劓墨也”。
刑罚等级
在量刑时,若轻罪情节严重可判重刑(即“上刑适重,上服”)。
例:《尚书·吕刑》记载“下刑适重,上服”,蔡沉解释为“事在下刑而情重则服上刑”。
服饰相关
补充说明
不同权威来源对词义侧重不同,如汉典和查字典均综合了刑罚与服饰释义,而低权威网页(3-7)多重复前两者内容。建议优先参考《周礼》《尚书》等古籍原注。
上服指的是一种穿在上身的衣服,通常用于形容男性的正装或者比较正式的服装。
上服是由"衣"和"一"两个部首组成的。
衣的拼音是yī,它在字形中占据两个笔画。
一的拼音是yī,它在字形中占据一笔画。
上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周礼·显德》中的记载。在古代,人们对于衣着的分类相当严格,上服便是指较为正式、庄重的服装。
上服在繁体中的写法是「上服」。
在古代汉字中,上服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上服」。
1. 他穿着一身黑色上服,看起来非常庄重。
2. 这种上服非常适合正式的场合。
上衣、上装、上装饰
正装、礼服、正式服装
便服、休闲服装、非正式服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