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护疾的意思、护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护疾的解释

隐讳疾病。 宋 周敦颐 《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寧灭其身而无悟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护疾”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未作为独立词条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字义及古汉语用法进行解释。从构词法分析,“护”指保护、护理,“疾”指疾病或病痛,组合后可理解为“对疾病的护理”或“因病忌人探视”。该词属古汉语遗留用法,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谓守护病者”,如《礼记·丧大记》载“养者皆斋,彻琴瑟,疾病外内皆扫,有庶子者则父母不称疾,护疾者必夜燎”,体现古代对病患照护的礼制规范。

在医疗语境中,“护疾”可延伸为专业医疗护理行为,与《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理念形成照护体系的古今呼应。当代使用场景多见于文学作品中保留的古语表达,如《东周列国志》第三回“申后久不见太子进宫,著宫人询问,方知已贬去申国,孤形独影,终日怨夫思子,寝食俱废,遂得护疾”。

网络扩展解释

“护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 hù jí,其核心含义为隐讳疾病,即隐瞒病情或不愿承认疾病的存在。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人因忌讳或逃避现实,不愿直面自身疾病。这一行为常被引申为拒绝承认错误或缺点,与成语“讳疾忌医”意义相近。

  2.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周敦颐的《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寧灭其身而无悟也。” 此处通过“护疾忌医”的比喻,批判人们面对过错时不愿接受规劝的态度。

  3. 语境延伸

    • 文学隐喻:多用于警示性语境,强调掩饰问题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如“灭身无悟”)。
    • 现代关联:可类比心理学中的“否认心理”,或管理学中的“风险回避”现象。
  4. 近义词
    讳疾忌医、文过饰非。

“护疾”是带有批判色彩的古语,既指生理疾病上的隐瞒,更常用于道德或行为层面的自我欺骗。需注意其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文学或学术讨论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乌白玉鸾暴兵髀髋踩看常赏陈鸿寿虫子船主此事点施冬米杜绝发愕愤世疾俗甘霖共贯挂拍珪月好躭躭秏尽讲经说法简民见兔放鹰郊鄽假相国计部锦砌金胄计辟卷甲束兵控卷鲙手宽洪莲雾离背骊肩临当卖屠妙身闹濩铎前门缲丝磬工乞纽忽浓三寸鸟七寸嘴稍天升降机识局手眼通天踢脚绊手吐火罗语推显忘形交呜呼哀哉享国涎皮赖脸小怜小平钱夕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