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八疵的意思、八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八疵的解释

谓人的八种缺点,即摠、佞、谄、谀、谗、贼、慝、险。《庄子·渔夫》:“且人有八疵……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摠;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希意道言,谓之諂;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諛;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折交离亲,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八疵”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源于《庄子·渔父》篇。该词指人际关系中的八种弊病,具体指代人在社会交往中容易陷入的负面行为模式,其内涵包括:

  1. 非事而事:强行干预无关事务(如插手他人私事)
  2. 莫之顾而进之:不顾场合强行谏言(如在不当场合提出批评)
  3. 希意导言:曲意逢迎(如刻意揣摩他人心意说话)
  4. 析交离亲:挑拨人际关系(如制造朋友、亲人间的矛盾)
  5. 称誉诈伪:虚假赞美(如用不实夸奖获取利益)
  6. 败恶人私:揭露他人隐私(如传播他人隐秘缺陷)
  7. 立殆人险:置人于险境(如怂恿他人从事危险行为)
  8. 纵盗财物:包庇恶行(如协助掩饰他人过错)

该概念最早见于《庄子》对理想人际关系的论述,强调君子应避免这些交往弊病以保持德行完整。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这一分类体系体现了道家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被后世儒家学者王夫之在《庄子解》中评价为“直指世病,切中时弊”。(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1册)

网络扩展解释

“八疵”是源自《庄子·杂篇·渔父》的概念,指人常见的八种品行缺陷,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八疵”指八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包括:摠、佞、谄、谀、谗、贼、慝、险。这些行为被认为会扰乱他人、损害自身,因此“君子不友,明君不臣”(《庄子》原文)。


二、具体含义

  1. 摠(zǒng)
    强行干涉与己无关的事,即“非其事而事之”。
  2. 佞(nìng)
    不顾他人意愿强行进言,表现为固执己见。
  3. 谄(chǎn)
    迎合他人心意说奉承话,缺乏原则。
  4. 谀(yú)
    不分是非地附和他人言论,过度讨好。
  5. 谗(chán)
    背后诋毁他人,传播负面评价。
  6. 贼(zéi)
    挑拨离间,破坏他人关系。
  7. 慝(tè)
    表面称赞实则陷害,虚伪欺诈。
  8. 险(xiǎn)
    为私欲不择手段,暗中使诈。

三、应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八疵”常与“四患”(叨、贪、很、矜)并提,构成《庄子》对人性弱点的系统批判。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书面或学术讨论,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案责螌蟊乘鸨承檄趁虚而入大风道体电激洞府斗才凡有废坠负恩忘义辅主国玺国妖寒野劾案洪渊懽乐昏昏噩噩坚执不从揭箧探囊径路井田制极重难返开编旷癏绫子煤黑油面情蠰谿漂摆辟道平息蒲姿峭薄清超人面竹筛罗山牀上命膻乡圣城守卫手植税负舒颜司庖松风石岁考套调铁舩投诚望文生义未若香水行萧梁痚瘶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