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统的意思、天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统的解释

(1).“三统”之一。 周 正建子,称天统。《礼记·檀弓上》“ 周 人尚赤” 郑玄 注“以建子之月为正” 唐 孔颖达 疏:“建子之月为正者,谓之天统。”

(2).称建子之月。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冬至启》:“月临天统,首冠於三正。”

(3).天之统绪;天之正统。《史记·高祖本纪论》:“故 汉 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汉书·高帝纪赞》:“ 汉 承 尧 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唐 王维 《上张令公》诗:“天统知 尧 后,王章笑 鲁 初。”

(4).指皇统,帝位。《宋书·殷景仁传》:“奉天统者,每屈情以申志。” 宋 王安石 《笏记》:“伏惟皇帝陛下,绍膺天统,遵养圣功,旁招俊良,横及疏贱。”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四时乐时雍,圣主垂衣御天统。”

(5).犹天道,天理。《后汉书·郎顗传》:“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不用之,则逆天统、违人望。逆天统则灾眚降,违人望则化不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统"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 指王朝统治的天命依据: 这是"天统"最核心的含义。在中国古代天命观和天人感应思想体系中,"天统"指王朝统治权力来源于上天的授予,是"天命"的具体体现。新王朝的建立被认为是顺应天命,取代旧王朝,即"承天统序"。例如,《史记·高祖本纪》中提到刘邦"得天统矣",意指其建立汉朝是承受了上天的统绪。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天统"词条释义一;《史记·高祖本纪》相关记载。

  2. 指王朝的正统地位或统系: 由天命所授的含义引申,"天统"也用来指称一个王朝被视为正统的统治地位或其世代相传的统系。它强调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和延续性。例如,汉朝被认为继承了三代(夏、商、周)之统,故自称"得天统"。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天统"词条释义二;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中体现的正统思想。

  3. 指天道或自然法则: 在更广泛的哲学层面,"天统"有时也指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或自然规律,即"天道"。这与"天"作为最高法则和主宰的观念相关。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天统"词条释义三;古代哲学典籍中关于"天"的论述。

  4. 特指北齐后主高纬的年号: 在历史上,"天统"是北齐政权后主高纬使用的一个年号(公元565年—569年)。这是该词汇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标记的用法。来源:《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书局)等历史工具书。

总结核心要点: "天统"一词的核心在于其承载的天命观与正统思想。它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哲学中关于统治权力来源合法性的核心观念——即最高权力(皇权)被认为是由上天授予("天命"),王朝的建立与延续是"承天统序"。这一概念是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更替、政权合法性论述以及"正统论"的关键。其作为北齐年号的用法,则是该词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具体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天统”一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历法概念(“三统”之一)
    周朝采用“建子”历法(以农历十一月为岁首),称为“天统”。这是古代“三统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夏朝的“人统”(建寅)、商朝的“地统”(建丑)并列。

  2. 指代皇权与正统
    “天统”常被用来强调帝王继承的天命合法性。例如《史记·高祖本纪论》提到“汉得天统”,指汉朝顺应天道取得统治地位。王维诗句“天统知尧后”也暗含对正统王朝的认可。

  3. 哲学层面的天道观
    在儒家思想中,“天统”可延伸为天理或自然法则,如《汉书》所言“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将王朝更替与五行天道相联系。

  4. 具体时间指向
    宋代苏轼在《贺邻帅及监司冬至启》中用“月临天统”特指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体现古代文人对历法术语的化用。

  5. 人名寓意(衍生用法)
    现代取名时,“天统”二字被赋予“胸怀广阔”“统领全局”等积极寓意,但这是基于字义的引申,非古代原义。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礼记》郑玄注、《史记》《汉书》等古籍记载,以及历代文人的诗文引用。若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参考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鼻地狱挨坊靠院騃子百废具举剥脱鼈肉别生枝节乘坚策肥成套宸心出列从牛带过曲谍候豆觞恶声恶气腐化府实福先隔路骾讦红曲画思话言话语哕哕互结祸从口出,患从口入贱服角髻戒石铭救灾骏马换小妾菊潭老苍冷眼静看冷战僚介莅盟领巾离任溜门子麻头门公绵里藏针铭骨抹腹木帝昵比平陵擎受上不正,下参差水簸箕宿铁刀爣爣探虎穴铁桥惕厉彖辞图腾崇拜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