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的意思、祸从口出,患从口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的解释

谓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易·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唐 孔颖达 疏:“先儒云:‘祸从口出,患从口入。’”亦作“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朱子语类》卷七一:“谚有‘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

网络扩展解释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是一组联合使用的成语,强调言行与饮食需谨慎,以避免灾祸和疾病。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分述含义

  1. 祸从口出

    • 释义:因言语不慎而招致灾祸或麻烦。
    • 来源:最早见于晋代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引申:警示人们说话前需三思,避免因冒失、刻薄或泄露秘密引发矛盾。
  2. 患从口入

    • 释义:因饮食不当或卫生问题导致疾病或隐患。
    • 来源:与“祸从口出”同源,后常与“病从口入”混用,如《周易·颐》疏注提到“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 引申:强调对食物选择、饮食习惯的节制,如暴饮暴食可能引发“三高”等健康问题。

二、联合使用的深层意义


三、相关成语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应用案例,可参考《周易·颐》及晋代文献《口铭》。

网络扩展解释二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为言语不慎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祸患。这句成语的拆分部首是「礻」和「口」,总笔画数为12。

这句成语源自《论语·公冶长》:“好勇力行,是可喜的事,但是要慎重言辞,不然会招来祸患。”后来,这句话演变为成语,用于提醒人们慎重言辞,不可随意妄语。

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为「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祸」字的写法稍有不同,使用了左上部的「示」字旁,写为「厶」。而「從」字写作「從」,没有现代常用的简化字形「从」。

例如,你可以用这句成语来组词,如“言辞不慎会引发争端,真是祸从口出,患从口入。”这样的例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成语的意思。

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思是一旦说出口,就很难收回;相反的意思则可以用「言多必失」来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