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钢铁等建造的桥,多为通火车之用。
(2).指 广东省 增城县 东 罗浮山 中的石梁,望之如桥,因称。 唐 曹唐 《送羽人王锡归罗浮》诗:“石磴倚天行带月, 铁桥 通海入无尘。”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 铁桥 石柱 连空横,杖藜欲趁飞猱轻。”自注:“山有 铁桥 、 石柱 ,人罕至者。”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诗:“ 铁桥 石柱 我未到, 黄湾 胥口 先句留。”参阅 明 陈琏 《罗浮山志·洞天福地》。
(3).地名。在 云南省 中甸县 境。 唐 置铁桥,跨 金沙江 ,以通 吐蕃 。 吐蕃 于此置 铁桥城 ,为 吐蕃 十六城之一。《旧唐书·德宗纪下》:“﹝ 贞元 十年﹞ 南詔 异牟寻 攻收 吐蕃 铁桥 已东城垒一十六,擒其王五人,降其民众十万口。”
“铁桥”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释:
指以钢铁为主要材料建造的桥梁,通常用于火车通行。这种桥梁因材料坚固,多承担铁路运输功能。
特指广东增城罗浮山中的天然石梁,因形似桥梁而得名。唐代诗人曹唐曾以“铁桥通海入无尘”描绘其险峻奇绝之景,宋代苏轼、清代林则徐的诗作中也有提及。
指云南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境内的古代交通要道。唐代在此跨金沙江建铁桥连接吐蕃,成为吐蕃十六城之一的铁桥城,是南诏与吐蕃军事、贸易的重要枢纽。
提示:如需了解铁桥的工程技术分类(如悬索桥、拱桥等),可参考桥梁学资料。
《铁桥》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铁和桥。铁指的是一种金属元素,常用于制造工具和建筑结构。桥是指为了连接两个地点而建造的建筑物,通常横跨于河流、道路或其他障碍物上。
铁桥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铁(金属)- 钅部,13画;桥(建筑物)- 木部, 8画。
《铁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在古代,人们制造的桥梁多是用木材搭建而成,由于木材的耐久性较差,经常需要进行修补和更换。而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铁材料来建造桥梁,以增加桥梁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在繁体字中,铁桥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中,铁桥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也是描述铁材料构成的桥梁。 例如,铁桥的古代汉字写法可能是「鐵橋」或「鐵橋子」。
一些使用铁桥作为主题的例句:
一些与铁桥相关的词语:
由此可见,铁桥作为一个常用词汇,描述了使用铁材料构建的桥梁,同时也有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