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曲的意思、带过曲的详细解释
带过曲的解释
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也有组织音律相衔接的两三支曲为一曲的,称为“带过曲”。初仅北曲小令中有之,后南曲也有仿效。有北带北、南带南、南北兼带各曲。
词语分解
- 带的解释 带 (帶) à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带子。皮带。领带。一衣带水。 像带子的长条物:带钢。带鱼。声带。 车轮胎:车带。外带。 区域:地带。温带。 佩戴,披挂:带孝。带剑。 随身拿着:携带。带挈。
- 过曲的解释 戏曲名词。南曲曲牌除引子、尾声外,统称为“过曲”。如《牡丹亭·惊梦》以《绕池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尾声》六个曲牌为一套,除引子《绕池游》和末曲《尾声》外,都属于过曲。
网络扩展解释
带过曲是元曲中的一种特殊体式,主要用于散曲小令的创作。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特点:
一、基本定义
带过曲指将两至三支音律衔接的同一宫调小令联缀成一组,共同表达同一主题。其最初仅见于北曲小令,后南曲也效仿,形成北带北、南带南及南北兼带等类型(如乔吉的《雁儿落带过德胜令·忆别》)。
二、核心特点
- 宫调与音韵
必须使用同一宫调,且各曲牌音律需衔接,押同一韵部字词,确保整体和谐。
- 功能与结构
用于补充单一曲牌在词意表达上的不足,常见于习惯性搭配的曲牌组合(如《雁儿落》带《德胜令》),曲牌间通常用空格分隔。
- 与重头曲的区别
不同于重复同一曲牌的“重头”或“么篇”,带过曲是不同曲牌的组合。
三、示例分析
以乔吉《雁儿落带过德胜令·忆别》为例:
- 前段《雁儿落》写景:“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
- 后段《德胜令》抒情:“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通过两曲联缀深化离别主题。
四、历史发展
最初流行于北曲,后扩展至南曲,形成多种形式,如南北兼带。这种体式在元代达到成熟,成为散曲创作的重要技巧。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汉典、诗词研究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带过曲 - 词义及拆分部首和笔画:带过曲是一个常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词语,意为心中过去念着曲调。它的拆分部首是“幺”和“曲”,其中“幺”表示细小,而“曲”则是表示曲调。
来源及繁体字:《带过曲》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诗作《秋夕》中。根据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如果将《带过曲》转化为繁体字,应为「帶過曲」。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汉字的结构和形态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的笔画要比现代字体更加简单,所以《带过曲》在古代书写时的笔画可能会有所变化。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例句:作为一个词语,带过曲可以在古代诗歌中找到更多的例句。例如,李商隐的《秋夕》中有一句“带过酒”,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中浮现出曲调的情景。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带过曲这个词在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可能较为局限。因为它是一个比喻性的词语,所以在语义上与其他词汇的关联可能有限。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