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莅盟的意思、莅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莅盟的解释

会盟;缔结盟约。《穀梁传·僖公三年》:“公子 季友 如 齐 莅盟。”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裕靖节公殉难》:“一日, 裕公 望见 招寳山 上有白旗,颇心疑之,乃劝 步云 以竭诚报国,且与之盟; 步云 伪称足疾,勉强莅盟。”

涖盟:参加盟会。《春秋·僖公三年》:“冬, 公子友 如 齐 涖盟。” 孔颖达 疏引《公羊传》:“涖盟者何,往盟乎彼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年》:“ 燕 主 跋 与 夏 连和, 夏王 勃勃 遣御史中丞 乌珞孤 如 燕 涖盟。” 胡三省 注:“ 春秋 之时,列国释仇通好,两君不及相见而盟,必使其臣涖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於是遣使往 江华岛 涖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莅盟(lì méng)是古代汉语中的政治术语,指诸侯或重要人物亲自参与盟会,监督盟约的订立过程。其核心含义强调“亲临现场主持或见证盟誓仪式”,多见于先秦文献,尤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会盟活动相关。

一、字义解析

  1. “莅”的本义

    意为“到达”“亲临”,引申为“监督”“主持”。如《孟子·梁惠王上》载“莅中国而抚四夷”,凸显亲临现场的权威性。

  2. “盟”的涵义

    指通过祭祀、歃血等仪式缔结契约,如《礼记·曲礼下》言“约信曰誓,莅牲曰盟”,强调仪式的庄重性。

二、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先秦文献中,“莅盟”特指诸侯或使者亲赴盟会监督缔约,体现信用与威慑。例如:

三、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莅盟”已非常用词,但可引申用于形容重要人物监督协议签署的场景,如“两国首脑莅盟签约仪式”,保留“亲临见证”的古义遗风。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莅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主要涉及政治、外交或人际交往中的盟约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莅盟(拼音:lì méng)指参与盟会或缔结盟约的行为,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国家间或重要人物之间的结盟活动。

二、具体解释

  1. 古代政治外交场景
    指两国或诸侯派代表到约定地点会盟,如《穀梁传·僖公三年》记载:“公子季友如齐莅盟”,即鲁国公子季友前往齐国参与盟会。

  2. 缔结盟约的过程
    强调盟约的正式性与仪式性,例如清代薛福成《庸盦笔记》提到官员“勉强莅盟”,体现盟约的严肃性。

  3. 现代扩展含义
    在当代语境中,可引申为高层人士或组织间的协商合作,如领导人共同签署协议、达成共识等。

三、相关用法

四、权威来源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穀梁传》、清代文献及现代词典的释义(参考、5)。若需查看更多用例或历史背景,可查阅《春秋》相关注释或古代政治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罢出保师悖盭碑首鹁鸽彩错鬯浃成则为王,败则为贼宸历楚糟大门官动心繁丝急管反易髴髴功载馆馈国民经济黑潮鹤饮怀纳换鹅手黄间黄芽会武宴呼脓剑侠交倚揭天金钱蟒积事九山隽俗逵卒莲井流赮龙舫懋勤殿免去莫敢谁何女郎花骿胁凭风巧迟清晓臞儒三支比量深壁时宴疏分搠包儿竖子成名丝枲题跋踢球闻得无失衔悲饩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