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绿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花单性,实为浆果。产于 印度 、 越南 等地。树皮渗出的黄色树脂,有毒,经炼制,可作绘画用的黄色颜料,也称“藤黄”。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藤黄》:“今画家所用藤黄,皆经煎炼成者。”《红楼梦》第四二回:“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
藤黄(téng huá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名词,主要可从以下角度释义:
植物学指称
指藤黄科植物藤黄树(Garcinia hanburyi)分泌的树脂,干燥后呈圆柱形或块状,表面橙黄色至红棕色,质地脆硬。该植物分布于东南亚热带地区,传统通过切割树皮采集树脂。
颜料/染料
藤黄树脂经研磨、水洗后制成黄色颜料,属中国传统画“国画三黄”(藤黄、石黄、雄黄)之一。其色相明艳透明,广泛用于工笔画着色,但因含毒性需谨慎使用。
中药材
入药称“海藤黄”,性寒、味酸涩,具攻毒、杀虫、止血之效。外敷可治痈疮肿毒、顽癣,内服需严格炮制(如豆腐制)以减毒,过量易致呕吐、腹痛。
最早记载见于唐代《海药本草》,称“出自南海,状如黄胶”,明清时期成为画材与药材的通用名称。
孕妇禁用,内服需医师指导;绘画时避免接触伤口。
参考资料
藤黄是一种具有多重用途的天然物质,其定义、来源及用途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藤黄是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 hanburyi)的干燥树脂,来源于常绿乔木的树皮或茎干渗出液。该树高约18米,小枝四棱形,叶对生呈椭圆形,花单性,浆果为果实,主要产于印度、越南等地。
藤黄毒性较强,内服需遵医嘱,过量易致头晕、呕吐甚至死亡。外用也需谨慎,避免接触开放性伤口。
又称玉黄、海藤、月黄等。
以上信息综合了植物学、药学及文化应用,需注意其毒性并遵循专业指导使用。
拜辱白色污染报雠雪恨北阮丙火辟言玻璃纤维不定方程参触嘲歌澄瀛赤炎驰走黨紀刀鞘二华风帘公车公休唃厮啰凾洛横标弘伟画革黄雀衔环焕明健傄角本揭竿机干浄濑烬灭开包刻画无盐崆峒山叟枯槎老当粮尽援绝蟉结缭戾露田麦苗芒屩耄耄欧美辟谷清正廉洁却避劭美疏凿随车致雨腾辉恬漠恬退头衔宛骝畏语饷米消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