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藤黃的意思、藤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藤黃的解釋

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綠小喬木。葉對生,橢圓形,花單性,實為漿果。産于 印度 、 越南 等地。樹皮滲出的黃色樹脂,有毒,經煉制,可作繪畫用的黃色顔料,也稱“藤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藤黃》:“今畫家所用藤黃,皆經煎煉成者。”《紅樓夢》第四二回:“就是顔色隻有赭石、廣花、藤黃、胭脂這四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藤黃(téng huá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名詞,主要可從以下角度釋義:


一、基礎釋義

  1. 植物學指稱

    指藤黃科植物藤黃樹(Garcinia hanburyi)分泌的樹脂,幹燥後呈圓柱形或塊狀,表面橙黃色至紅棕色,質地脆硬。該植物分布于東南亞熱帶地區,傳統通過切割樹皮采集樹脂。

  2. 顔料/染料

    藤黃樹脂經研磨、水洗後制成黃色顔料,屬中國傳統畫“國畫三黃”(藤黃、石黃、雄黃)之一。其色相明豔透明,廣泛用于工筆畫着色,但因含毒性需謹慎使用。

  3. 中藥材

    入藥稱“海藤黃”,性寒、味酸澀,具攻毒、殺蟲、止血之效。外敷可治癰瘡腫毒、頑癬,内服需嚴格炮制(如豆腐制)以減毒,過量易緻嘔吐、腹痛。


二、詞源與演變


三、特性與禁忌


四、文化與應用延伸


參考資料

  1. 《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 《中國畫顔料研究》(于非闇著)
  3.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

網絡擴展解釋

藤黃是一種具有多重用途的天然物質,其定義、來源及用途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植物特征

藤黃是藤黃科植物藤黃(Garcinia hanburyi)的幹燥樹脂,來源于常綠喬木的樹皮或莖幹滲出液。該樹高約18米,小枝四棱形,葉對生呈橢圓形,花單性,漿果為果實,主要産于印度、越南等地。

二、傳統用途

  1. 顔料用途:樹脂經煉制後可作為黃色顔料,用于傳統繪畫,如《紅樓夢》中提到的“藤黃”即為此用途。
  2. 藥用曆史:早期作為藥材傳入中國,用于治療癰疽腫毒、頑癬、燙傷等,外用研末調敷或内服入丸劑(需嚴格控制劑量)。

三、藥用價值與化學成分

四、注意事項

藤黃毒性較強,内服需遵醫囑,過量易緻頭暈、嘔吐甚至死亡。外用也需謹慎,避免接觸開放性傷口。

五、其他别稱

又稱玉黃、海藤、月黃等。

以上信息綜合了植物學、藥學及文化應用,需注意其毒性并遵循專業指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百法敗字嗶哩礴喇蠶匾陳立夫沖簡春盎麤衣粝食巅崖東指西畫二郗額外主事放依繁榮富強風車雲馬浮瓜沉李貢憤鈎鈎構募簋實核奪橫扯覈選懷顧懷鉛砉然奬厲兼濟角尖嘉穗節調禁劾搢曶渴而穿井快士苦苦蕾鈴蓮掌鱗遊墨寶恁底黏巴你奪我争旁谷拼争頃向取民灑掃應對神狐衰绖霜刃書號束手就困疏韻跳白我儀霧網纖弱斜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