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尽援绝”是一个汉语成语,详细解释如下:
指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身处极度困境,难以继续支撑。常用于形容战争或危急情境中的孤立无援状态()。
“洛阳守军粮尽援绝,最终不敌敌军围攻。”
(参考《晋书》案例,、)
“公司资金链断裂,犹如粮尽援绝,亟需外部支持。”
该成语强调资源枯竭与孤立无援的双重困境,适用于战争、历史叙事或比喻现代危机。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可参考古籍《晋书》或宋代文集()。
《粮尽援绝》是一个成语,指的是粮食已经耗尽,援助也已绝望。形容处境极其困难,没有任何希望或支持。
《粮尽援绝》可以拆分为以下部首和笔画:
《粮尽援绝》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用以形容王导因国家粮食断绝而无法支援,处于绝境之中。
《粮尽援绝》的繁体字为「糧盡援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粮尽援绝」的古代写法为「糧盡援絕」。
他们被困在沙漠中,没有水源和粮食,情况已经到了《粮尽援绝》的地步。
辞章之盛、被山困而为岳忧、群雄割据、闭门思过
粮尽援绝的近义词有:物极必反、孤注一掷、走投无路
粮尽援绝的反义词有:万事大吉、充满希望
【别人正在浏览】